梅兰芳 第3集剧情介绍

 

昆曲的不朽传奇(上)位于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在全球表演艺术界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不少人甚至认为,一个表演艺术家如果在林肯中心得不到称赞的话,就算不上完全的成功。1998年,是世界戏剧经典《牡丹亭》诞生的四百周年。林肯艺术中心准备在这一年的艺术节隆重推出全本《牡丹亭》。全本《牡丹亭》的上演,是当年林肯中心艺术节的重头戏,也是西方世界的一个特别期望。就在这场演出中,陈士争在舞台上设置水塘,放入一群鸭子来代替鸳鸯。演员唱叹之余,鸭子在一旁聒噪,在现场看演出的旅美华裔作家白先勇后来开玩笑说:“当时我真有股冲动,想把那些鸭子烤掉。”也许正在那一刻,白先勇萌发了要制作一部《牡丹亭》的冲动。2002年,白先勇来到了昆曲的发源地苏州。此时,他的身份除了人们熟知的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儿子、知名的华裔作家,还是新版《牡丹亭》的策划人和制作人。这将是一场跨越四百年的古人和今人的对话。昆曲研究学者郑培凯说:“我们看《牡丹亭》,就比较容易进入这个《牡丹亭》的情境,它对于人生真理的追求,对于爱情的追求,对于真情的追求,这个跟我们没有隔阂,《牡丹亭》到21世纪,还能够吸引大家,觉得得到最强烈的共鸣,其实也是这一点”.在昆曲艺术到达鼎盛之时产生的《牡丹亭》,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和戏剧的不朽之作。作者汤显祖和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一样,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在东西方这两个戏剧家身上有着太多的巧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都是列入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两人同属一个时代,更巧合的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都是1616年逝世。相距遥远的东西方为什么同时诞生了这两位戏剧家,一切都是偶然吗?1550年,汤显祖出生时,明朝已经走过了182年的漫长历程,开始由兴盛转向没落,然而在文化和艺术上却产生了世俗精神的繁荣,昆曲的兴盛几乎达到顶峰。汤显祖出生于江西临川,也就是今江西抚州市。祖上几代文运兴盛,是颇负盛名的书香世家。汤显祖五岁就能做对子,21岁到南昌参加江西秋试,以第八名中举。世人无不对他寄予厚望。1577年,已经颇有些名气的举人汤显祖,前往京城参加京都会试。 科举考试对人生的贻误,汤显祖终生不忘,读书读到没有了一点生趣、意趣,这实在是人性的扭曲、异化。他在《牡丹亭》中让老儒生陈最良展示这种可悲的命运。十三年寒窗,四度落第,直到张居正病死被弹劾,汤显祖才考中进士,这年他已经34岁。 汤显祖处于两种思想,社会文化思想的一个激烈交锋之中,到了明朝中叶,程朱理学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的统治思想。 汤显祖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呢,就是个性主义的,尊重人性发展的一种思想,(在明朝)是一种叛逆的思想.在当初,可以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先锋派思想.而汤显祖呼应这种思想,他提出了一个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情.这个情在《牡丹亭》中就具体的体现为杜丽娘,就是情的化身。 此时,《牡丹亭》已经成为汤显祖心中的一个梦。对于白先勇来说,昆曲同样也是他心中一个不愿醒来的梦。白先生对于《牡丹亭》,对于昆曲的感受是很特别的.因为他十岁的时候,在上海,就是当时抗战胜利了,在上海看过昆曲.到南京跟着他的父亲白崇禧进过美龄宫,在那儿看过昆曲.他就这印象而已.到改革开放,1979年的时候,离开他上一次看昆曲已经四十年了.他回到大陆看到什么都是变化了.但是偶尔在上海又看到了昆曲.这对他的心灵的轰击是很大的.1987年,白先勇重游南京,看到了另一场精彩的昆曲演出。台上张继青扮演的杜丽娘正唱着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朝万历十四至十七年,江南水旱相继,瘟疫流行。此时,汤显祖在南京担任无关紧要的闲职。他目击民间惨状,于万历十九年上《论辅臣科臣疏》,揭露赈灾官员的贪贿之行,并进而抨击当朝宰辅,把万历朝的统治总结为前十年坏于张居正,后十年坏于申时行,辞意严峻,震动朝野。1598年春天,49岁的汤显祖回到老家临川,在经历了16年官场沉浮之后,汤显祖终于成为自由作家。 辞官的当年,汤显祖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将脑海中的那个挥之不散的梦,写就为不朽传奇《牡丹亭》。《牡丹亭》最初名为《还魂记》。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宋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但这个相对单薄的故事在汤显祖的手中做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大改动:江西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春天的感召下,与婢女春香往后花园游玩。逛累了回房小睡,梦到书生柳梦梅出现,和她在牡丹亭梅花树下幽会。丽娘在梦中和想象中的情人尽情欢会。此后,丽娘因相思抑郁而死。三年后,柳梦梅游学偶宿园中,拾得一画,连连呼叫,画中女子现身,和书生梦梅结为人鬼夫妻,终于成就一段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感人姻缘。在众多的反对者中 ,态度最坚决的当属苏州曲家沈璟。沈璟是吴江派作家的领军人物,他推崇传奇创作要严守曲律。不过,他并没有掩饰自己对于《牡丹亭》的喜爱,而且直接动手修改了剧本,使它更符合曲律,便于舞台演出。追求文学美和音乐美的统一,成为这个阶段传奇创作的主旋律。虽然时有纷争,却为后世的传奇创作指明了方向。《牡丹亭》的出现,在当时的戏剧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当时的文人学士们几乎人手一册,早晚诵读,被称为天下第一本好戏。有一个退休的大学士王锡爵得到《牡丹亭》的稿本后,命令家中的昆剧班急习之,迫不及待地看完演出后,他颇为伤感地说:“吾老年人,近颇为此曲惆怅”。《牡丹亭》无疑可以列入中国戏剧文化史上以最苛严的标准选定的几部第一流的佳作之内。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位于苏州五亩园,这里传承着原生地的昆曲。2002年,这里悄然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剧院请来了有着“巾生魁首” “旦角祭酒”之称的汪世瑜和张继青担当艺术指导,而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扮演者都是剧院的小字辈,年轻的演员被挑选出来在剧中挑大梁。这部由年轻人挑大梁的戏,被称为青春版《牡丹亭》。据说汤显祖在写作《牡丹亭》的时候,总是独自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为杜丽娘拈毫苦吟。他对丽娘的钟爱,已经到了白日消磨肠断句的程度。清朝文人焦循在《剧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家里人怎么都找不着汤显祖,后来发现,他正卧在院子里的柴堆上痛哭流涕,他说:填词填到赏春香还是旧罗裙,一时感动,忍不住落泪。《牡丹亭》寄托了汤显祖的全部理想,而杜丽娘这一形象更是汤显祖的自喻:这个慕色怀春的痴情少女,表达了汤显祖追求自由理想的心声。“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在全本戏中,这两句曲文反复咏叹,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面对礼教的压迫,经历了人性的苏醒、窒息、湮灭,而到重生。当职业昆剧班在市井里演出《牡丹亭》后,剧中以情抗理的主旨,在那个时代引起非同寻常的反响。一个叫冯小青的扬州女子,年纪轻轻嫁到杭州给人做小妾,她受尽折磨,只能与杜丽娘对话。一天,她写下诗篇:“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小青18岁夭亡。不久剧作家吴炳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部《疗妒羹》。和《牡丹亭》一起流传至今。自1598年始,上承西厢,下启红楼的《牡丹亭》,以其典雅唯美的演绎手法,冲破藩篱的自由思想,四百多年来不绝于舞台。剧中的至情至爱,超越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差异,感染了无数人。2006年,已经在国内和港台地区大获成功的青春版《牡丹亭》来到美国,跨出了海外巡演的第一步。这个四百年前的东方梦境又一次感动了大洋彼岸的西方观众。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汤显祖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和同时期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并列。《牡丹亭》已经诞生了四百多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感时伤春时,仍然喜欢轻叹一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说的是戏中词,道的是人间情。

分级剧情
网络微评(以下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