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第2集剧情介绍

 

  李大钊深夜冒雪送陈独秀离京,二人互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人坚信马克思主义是能救中国的,陈独秀决定到上海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同心协力让马克思主义星火传遍全国。陈启航因为转行做了历史视频掉粉了,不过陈启航并不后悔,一项伟大的事业开始的时候必将是渺小的,并继续讲解。七四五事件曾经击垮过人类的民族自尊心,好的演讲,不过是为了某些让人自惭形秽的小小瑕疵寻找合理的解释。

  五四运动后湖南也引起了爱国行为,但却遭到了张敬尧,为了把他赶出湖南,湖南人民派出不少人去往北京、上海等地,北京这一队便是带队的。带队拿着书要求面见总统先生,却再一次被赶走。罗章龙、邓中夏二人深夜来找,父亲去世,因为驱张一事没能回去奔丧,几人感叹世事无常,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两个月了,驱张一事毫无音信,政府不肯动张敬尧,但不肯轻易放弃,他们代表的是民众的希望。五四运动结束之后,中国迎来了一场新的考验,以张敬尧为首的旧学,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动员干部,大量开展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思想,启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还组织青年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中国人在世界上树立了国际格调。

  陈独秀来到上海发表知识演讲,也吸引了一大批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人。李汉俊带着《星期评论》创始人戴季陶来见陈独秀,几人探讨起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急需变革刻不容缓,并同时想到翻译推荐《宣言》。只是《宣言》并没有完整的中文版本,找谁来翻译成了一个难题。戴季陶赶去杭州找到了陈望道先生,陈望道问他们怎么会想到在《星期评论》上连载《宣言》,并赞同了他们的想法,但《宣言》思想深邃,想翻译好是极难的。戴季陶带了日文版和英文版两版《宣言》,希望陈望道不要推辞。陈望道沉思许久,决定回乡,专心致力于翻译必将心无旁骛。陈望道回到了老家,专心致力于翻译这本《宣言》,着迷时甚至拿着粽子蘸墨水吃了下去。临走时李汉俊给戴季陶留了一本《宣言》,戴季陶如数家珍,读完以后常不想说话,陈望道始终沉默不语。

  北京。决定结束在北京的活动,他们想要换一种方式达到结果,既然文的不行就来武的,向吴佩孚和谭延提出驱张请求。明天便要离开,临行前见到了李大钊表示了感谢。杨明斋从苏俄过来,找到了李大钊,表明了来意,李大钊决定与维经斯基见面。维经斯基肯定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但真正的马克思学者应该走到工人、群众中去,成为实干家,这是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李大钊表示,维经斯基可以去上海和陈独秀当面聊一聊。杨明斋,这是一位曾经的中学老师,最后任教于复旦大学法学院。

  上海。陈独秀来送文稿,《新青年》主编陈子胜却提出涨价,陈独秀认为这一期本就是给劳工看得,劳工工资才多少啊!陈独秀一怒之下不肯在这里出稿了,陈子胜表示可以,但是费用他必须出。陈独秀十分生气,表示这期稿子必须原价出。陈独秀失落的回了家,张国焘在门外等他,张国焘决定回北京把书读完,不过五四中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出国留学了,张国焘也是上了北洋政府黑名单的人,回去日子怕也不好过。国焘放不下学业也放不下工作,陈独秀十分生气地把他骂了一顿,张国焘有些委屈,时局如此,有些事不是他想做就能做到的。陈独秀因《新青年》一事心情烦闷,告诉张国焘,高潮过后势必会归于平淡,在那样的日子里能不能保持初心才是关键的。张国焘同意了,也对国焘的看法表示很满意。

  抵达上海继续驱张运动,见外国人坐黄包车不给钱还打人,上前为车夫讨回公道,这里虽然是租界,但租界也有租界的法条。林帆看到《大浪淘沙》这个专题又惊又喜,特地给陈启航发了私信,表示期待他的下一期。编辑于2016年10月17日14:00,一大早,编辑的私信也收到了提问。

  两个孩子跑上楼说来了两个外国人,陈独秀连忙下楼,高君曼带着孩子们在楼上玩儿。这两位客人便是维经斯基和杨明斋,陈独秀已经有了成立政党的想法。张国焘回到了北京大学。杨清华上了王牌班,成绩尚可,不过想了解北京的一些常识。

网络微评(以下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