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论坛的办公室里,霓虹闪烁,电子光影映照在每个人急速敲击键盘的指尖。连海平和石强锋步入其间,犹如闯入水流湍急的旋涡。墙上的大屏幕跳跃着实时流量曲线,员工们争分夺秒复制粘贴、炮制帖子,用虚拟的喧嚣构筑出汹涌的网络舆论,吸引无数游离其间的网友争相留言、探讨,流量在一瞬之间水涨船高。新闻的真实性在这里变得轻如鸿毛,流量和收益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各种捕风捉影的猜测、没有证据的爆料,在这里被无限放大,真假莫辨的喧嚣吞噬着现实的边界线。
对此,连海平以一位执法者的责任感郑重告诫风云论坛的老板,发布言论需谨言慎行,必须有确凿依据,或最起码应当标明信息来源。然而,看得出这番劝告终究只是徒劳,老板冷漠地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向警方透露帖子的信息源,更拒绝协助删除关于女大学生离奇死亡的敏感内容。一时间,公司内部仍旧秉持着每分钟向上报流量的数据标准,工作人员显然已习惯于这场“数字的竞赛”。流量的洪流之下,道德的闸门早已失守,公德心在金钱面前无声消弭。
带着愤慨和无奈,连海平和石强锋无言返回。对二人而言,眼前这流量至上的泡沫世界,是社会良知的缺席,是公共责任的失序,是道德与金钱之间残酷的博弈。归队后,连海平立即致函监管机关。这一举措收效显著,危机文章很快被限制浏览,但网络上的激情和猜测已如大火燎原,短时难灭。蛛丝马迹般的信息碎片,迅速酿就网络风暴,对案件相关人员构成无法预料的压力。
与此同时,张昊阳成了舆论风暴的中心。一时间,流言如浪,环境险恶。他的父亲担心极端事件的发生,特地为儿子雇请了保镖,寸步不离地守护着,仅为挣得一份安心。网络的狂风骤雨之下,小心翼翼的保护,却更添一分悲凉与无助。
另一边,沈小舟的父亲姚广源,内心挣扎在痛苦与愤怒的漩涡中。邻里的议论不胫而走,“女儿与富二代交往”成了流言的核心。他本就伤痕累累的心,再也无法平复。焦灼情绪不断发酵,他固执地怀疑女儿的死与所谓“富二代”男友密不可分。他私下调查对方身份,无望中开始磨刀霍霍,仿佛只有极端行动能平息心头的滔天怒火。他的情感,已然走到理性边疆,父爱的悲壮面孔令人动容又让人隐约担忧。
警方在案情梳理中,细致入微地发现两个受害人都有做双眼皮手术的打算,并且都联系过同一家美容院。这一洞察,为案件带来了新的线索。迅速踏查美容机构,医生却断然否认曾与受害人有过接触,毫无资料存档。迷雾重重,警方步步为营,却始终未能揭开隐藏在表象下的真相。
夜幕降临,警局的灯火未眠,石强锋一人独自加班。他偶尔在连海平的办公桌前,瞥见了他一家人温馨的合影,幸福洋溢的笑语仿佛跨越画框直达心间。连日调查与私人情感的交织,使他的思绪逐渐被回忆与疑惑填满。记忆悄然唤醒:母亲往昔的死因,卷宗上那个掷地有声的名字——连海平。他思忖着自己与连海平的关系是否真的仅仅是师徒而已。舅舅的只言片语仿佛曾揭示过隐秘的过往,疑云渐起,心头波澜难平。
连海平和石强锋对张昊阳的关注愈发紧密,他们心底隐隐察觉,张昊阳必然心有隐瞒。一次,他们跟踪他进了KTV,足足等候良久,石强锋试探性地与连海平谈起多年前的旧案——1995年那场女子落水惨剧。连海平佯装平静,掩饰住内心的波动,但在石强锋提及“落水女子还有孩子”的瞬间,震撼之色流露脸庞。他从未得知当年遇难者竟有子嗣。石强锋话至半途便哽咽止步,借故离席以掩饰悲伤。连海平满腔疑问,迫不及待地联系当年案卷的老友,急切求证当年是否真有孩子幸存。
与此同时,情况骤然紧张。张昊阳趁保镖加油的间隙,突然夺车而逃,独自驾车快速离开。连海平见状,立即警觉追赶。然而,刚要接近,前方却蹿出一辆银灰色轿车,蓄意挡住去路。他只能暂时停驻,目睹目标逐渐远去;危机四伏的氛围愈发浓烈。
姚广源则一路尾随张昊阳,直到车辆停稳。他满腔怨恨,带着锋利的砍刀质问张昊阳:“凶手究竟是不是你?”张昊阳无力辩解,只是无声地跪地流泪。沈小舟的表哥赶到现场,抱住了失控的姚广源,劝慰他:“若小舟还活着,定不会希望你用这种极端方式报仇。”再刚硬的外壳,也会有伤痕累累的软肋,这句话触动了姚广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含泪而退,转身离开,只剩悲怆背影留在夜色之中。
另一方面,连海平依旧不舍追踪,发现张昊阳已深入一处冷清破败的废弃仓库,紧急致电小组请求支援。石强锋一如既往冲动,仓促翻窗入内,不慎触发仓库内部红外安防。瞬间枪声四起,空气骤然紧绷,危险扑面而来。幸好,对方识别出身份,警示枪口,未造成进一步伤害。连海平冲进现场,眼见张昊阳刚刚注射毒品,气息微弱、已然昏迷。悬案的真相愈发扑朔迷离,每个涉案者都在命运交错中流转挣扎。人性、真相、正义在现实与网络的浪潮里,被一再撕扯、颠覆、考验,波澜壮阔的命运洪流仍在延续。
Powered by 电视指南 http://www.tv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