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1948年秋开始。解放大军路经北京城郊的太阳村,为了使炮兵部队顺利通过,临时修了一条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条路,日后成为了划分城乡的分界线。引发了路两边的人们迥异的生活景况和悲欢离合。随军民工冯大奎(林永健饰)的骡子在修路时被砸死,他被部队安置在太阳村一座弃置的宅子里养伤,从此留在了太阳村。郑汉民(任程伟饰)是太阳村一带有名的铁匠,为人义气。冯大奎则精于算计,与郑汉民拜了把兄弟,借助郑汉民的帮助,在与村里的绿娥、高大炮等人围绕宅子展开的争夺中机关算尽,化解危机,在太阳村站稳了脚跟。新中国的建立使郑汉民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与中医吴景春的女儿吴玉萍相恋日久,相约一同走出太阳村,到城里参加工作。可是,天违人愿,因为郑、冯两家阴差阳错的一次换房,使双方在城乡划分中发生了调换。冯大奎因为换到路北而划为城市户口,顺利参加了工作;郑汉民则因为换到路南而划为农村户口,失去了进城当工人的机会。郑汉民与吴玉萍因为种种误会而最终分手,冯大奎则渔翁得利,与吴玉萍成了夫妻。郑汉民则娶了黄保长的外甥女黄爱娟。但冯大奎一直有个疑团让他耿耿于怀,那就是吴玉萍到底爱他还是郑汉民。绿娥是戏子出身,与国民党军官有个私生子“排长”。特殊的经历使她性格复杂。为了儿子,她忍辱负重,紧跟形势,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因为宅子的事儿与冯大奎结怨,并持续了大半辈子。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渐显露出来,自来水、电灯、紧俏商品等方方面面,城市户口体现了农村户口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连郑汉民这种要强的人也徒呼奈何。五十年代后期,城市与农村的生活都变得不平静起来。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郑汉民和冯大奎都不可避免地做了一些荒唐事。随之而来的饥饿年代里,两家人则难能可贵地表现出了相濡以沫的良知。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顽强生存。进入到七十年代,政治运动风起云涌。作为小人物,郑、冯两家避之惟恐不及,却也难免惹火烧身。随着时间的流逝,郑、冯两家的孩子们也已长大成人。郑汉民的长子郑向阳与冯大奎的长女冯小惠算得上青梅竹马。但冯小惠上了大学后,在冯大奎的怂恿下,逐渐与郑向阳拉开了距离。郑向阳愤怒之下,与冯家发生了冲突,酒后怒砸了冯家,被以入室抢劫罪判刑入狱。郑、冯两家结怨更深。改革开放之初,党给了农村好的政策,郑汉民终于有了发挥才干的天地。他带领村民种植果树、开办果汁厂,虽然屡遭挫折,却矢志不渝;与此同时,冯大奎也不甘落后,承包了饭店,用心经营。两人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不同的是,郑汉民认准了集体致富的道路,越干越红火;冯大奎满心算计的却都是“小我”得失,患得患失使他举步不前。出狱后的郑向阳凭借冒险和头脑,很快在商界打拼出了一块天地,并最终将冯大奎挤垮、服输。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冯大奎的二女儿冯小兰产生了一段情感纠葛,与冯家的恩怨也渐渐消散。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郑汉民与冯大奎也感悟了生活,放弃了争斗,安享着亲情。本剧以北京城乡变迁为背景,以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为切入点,讲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城里城外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阐明了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并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