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孟良崮第3集剧情介绍

 

天地英雄陈赓 1938年3月16日,位于今天山西省潞城市东北十五公里一个叫做神头岭的地方,一场伏击侵华日军的大战即将开始,而就在这场大战开始之前,号称日军十六师团精锐部队的一千五百多名日本兵没有想到,他们正一步步走近由陈赓一手策划的死亡陷阱。其实,就在战斗打响前,就连参加伏击的八路军386旅的官兵们心里都对这场违反军事常规的伏击战充满了疑问,那么,这场大战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后来成为新中国开国十大将之一的陈赓,当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那一年,他刚满三十五岁。但他的职业军人生涯,却已经有了二十一个年头。 【陈知建 陈赓大将次子】 他在湘军,就是湖南的军阀部队里已经打过四年仗,因此士兵这一套,他已经是都经历过了。这四年,他由二等兵,那会儿军阀部队叫二等兵,一直升到上士。就是士兵的最高军衔。 1903年2月27日,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柳树铺村一个将门之家,爷爷陈益怀曾做过湘军副将,豪放侠义的家风在幼年陈赓的心里埋下了当英雄、做豪杰的梦想。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湖南湘乡是湘军的发源地,有着英雄梦想的陈赓十四岁就加入了湘军的行列,然而四年的湘军生活,使陈赓感到在旧军队里不能实现自己的英雄抱负,他在离开湘军后,在长沙毛泽东创办的工人自修大学里,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主义理论,1922年12月,十九岁的陈赓加入到了共产党,并于第二年冬天受党派遣考入了黄埔军校。 在黄埔军校,陈赓很快成为第一期学员中的佼佼者,不仅以优异成绩毕业,而且被留校担任教官。 【陈知建 陈赓大将次子】 他是一个有实战经验的士兵,又是个共产党员,又是个中专生,这三个条件恐怕在那里就已经比较出众了,再加上他又聪明又好学,性格开朗,又跟他们关系搞得很好,所以他在黄埔很出名的。 然而,真正让陈赓在黄埔军校以及后来的北伐军中声名大振的,还是他在东征时,救过校长蒋介石的性命。1925年10月下旬,蒋介石率领黄埔军校东征军讨伐盘踞广东惠州的军阀陈炯明,途中在华阳镇与陈炯明主力部队意外遭遇,激战中,东征军总指挥部陷入重围。就在绝望的蒋介石准备自杀时,当时担任警卫连长的陈赓夺下短剑,背起蒋介石,带领连队开始突围。 【陈知建 大将陈赓次子】 蒋介石准备要自杀,他(蒋介石)比比划划地要自杀,我父亲说,你这一自杀不就完了嘛,这仗我们就败了,别自杀,咱们还是跑吧,他(蒋介石)跑不动,跑不动,就背着他跑。 【陈知进 陈赓大将女儿】 小孩肯定要问,你那么傻,救蒋介石干嘛,他(陈赓)就笑笑给你讲,说那是历史,那是历史,历史上那个阶段蒋介石还是革命的。 经过殊死拼杀,陈赓背着蒋介石,冲出了包围圈。 东征归来,蒋介石将这位年轻的警卫连长选拔到身边做了侍从参谋,此时陈赓的前途,在许多黄埔生看来已经是无可限量。然而,仅仅一年之后,这位备受蒋校长器重的陈赓却突然离开了蒋介石,离开了黄埔军校。或许当时的蒋介石和陈赓谁都不会想到,仅仅六年之后,他们将会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锋。那么,这位备受校长器重的好学生,到底和蒋介石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冲突呢? 半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者名单中,人们发现了陈赓的名字,当时,他的身份是国民革命军的一位营长。 1932年10月,陈赓从鄂豫皖苏区的大别山秘密潜入上海,这是陈赓第二次来到上海。其实,早在四年前的1928年,南昌起义失败后,辗转来到上海的陈赓担任了中央特科情报科长。在四年的特科生涯里,化名王庸的陈赓为党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这次重返上海的陈赓已是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由于在刚刚结束的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一场恶战中右腿负伤,不得不转赴上海医治。而在五年前南昌起义后的撤退途中,他的左腿就已经严重负伤。 【陈知进 陈赓大将女儿】 那一次,第一次好像是大腿,第二次是小腿,反正都打穿了,第二次负伤也是很重,后来没有办法,担架抬着他指挥战斗,完了以后,最后没办法又回上海治伤,这是第二次。 五个月后,就在陈赓枪伤治愈、即将奔赴中央苏区的前夜,突遭被捕。 此时正在江西忙于“围剿”中央红军的蒋介石闻听此讯,一封急电将陈赓押到了南昌。 【陈知建 陈赓大将次子】 在押解过程中,因为他是个出名会逃跑的人,就把他和一个女共产党(员)铐在一起,一直铐到南昌。 【傅涯 陈赓大将夫人】 开始,他(陈赓)坐在(楼)下面,胡子也不刮,衣服也不换,把报纸盖在脸上,在下面等,听到楼梯声,就是蒋介石下来了。开始是邓文仪下来劝他投降。那个时候他是蒋介石的秘书长,很高的职位。蒋介石就说,你是我的好学生啊,你为什么这样呢?不礼貌呢?他(陈赓)站也不站起来,(说)这是你们要整得我这样嘛!” 【陈知建 陈赓大将次子】 望不悟他把蒋介石连挖苦带讽刺,最后弄得蒋介石下不了台,蒋介石当场许给他任何一个师的都可以去当师长,红军给你个师长,我也给你个师长干干,任何一个师你来干,我爸说我才不干呢,你拉倒吧。把蒋介石给骂了一顿,蒋介石气得下不来台,气坏了。 陈赓再次被押回南京,实行单独囚禁。 1934年5月底,在党组织和宋庆龄的营救下,陈赓成功脱离虎口,转道前往江西中央苏区,出任由四个红军学校合并而成的红军干部团团长。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突围。陈赓拖着两条伤腿,踏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而就在七十二年之后的2006年,陈赓次子陈知建将军也踏上了长征之路。他说他要用双腿丈量父亲曾经走过的艰难征程,感受儿时父亲曾经讲给他的长征故事。 【陈知建 陈赓大将次子】 过雪山的时候走到山顶上,他(陈赓)有一小口袋白糖,他就拿雪拌着白糖,他说这是(上海)冠生园的冰激凌,从那以后,我也就记住了,冠生园的冰激凌好吃。 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陈赓始终保持着乐观态度,然而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却为一位小红军流下了眼泪。 今天小学四年级课本中这篇《倔强的小红军》的课文,记录了发生在陈赓身上的这段长征故事。当时,陈赓要把自己的干粮送给一名掉队的小红军,然而这位小红军不但没有接受陈赓的干粮,反而拍拍自己的干粮袋,说自己的干粮很多,还说要和陈赓的马赛跑。无奈陈赓只好骑马先行,等到他回过神来调转马头重新找到这位小红军时,这名只有十二三岁的红军战士已经永远的停止了呼吸。 【陈知建 陈赓大将次子】 从他(小红军)的干粮袋里掏出就是几个牛膝盖骨,上头还都是牙印,烧的黑糊糊的,哎呀他(陈赓)说后悔死了,我给他(小红军)一点他就能活了,从那以后我父亲就落下个毛病,不能听孩子哭。 陈知非是陈赓大将的长子,擅长绘画的他最喜欢的题材就是父亲曾经指挥过的战斗。“神头岭战役”是他最新的作品,对父亲指挥的这场神奇的伏击战,他有着细致的描绘。 【陈知非 陈赓大将长子】 我这张画的形势,整个山西这个图。日本人从邯长公路上过来,三路,神头岭在这边呢。 1938年初,侵华日军连续攻克山西长治、临汾、风陵渡等地,向晋南、晋西长驱直入,华北局势异常严峻。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陈赓奉命率领八路军 129师386旅袭击日军的增援部队。根据国民党部队留下的一张军用地图,指挥部决定把山西潞城神头岭一带作为伏击地点。 【郭栋才 山西省原潞城县县长】 原来国民党这个地图,这个地方是两山夹一沟,公路在下面,山在两边。 地图显示,日军必经之路是在两山之间,如果在两侧山梁上埋伏,途径此地的日军一定会被打个措手不及。然而在战前决策时,陈赓却提出要到现场勘察地形。 【郭栋才 山西省原潞城县县长】 陈旅长他就是说我们不能纸上谈兵,我们得亲自到这个地方去勘察一下这个地方,结果来了一看,正好相反,公路在山梁上,两边是深沟。 任何一个稍具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样的地形根本不具备打伏击的基本条件。就在大家认为应该另找伏击地点时,陈赓却出人意料地决定,伏击地点就在神头岭。 【向守志 时任八路军386旅机枪连连长】 当时有争议,有什么争议,就说这个地方不便打伏击,为什么不便打伏击,因为要隐蔽自己才能消灭敌人。 当年386旅的作战参谋彭一坤,曾与陈赓一起到神头岭勘察地形。 【彭一坤 时任八路军386旅作战参谋】 那时候当然是有点担心,万一要被敌人发现了那就要出问题。,敌人先发觉我们就吃亏,必须敌人不发觉,敌人进入我们伏击圈我们不吃亏,可敌人先发觉我们就吃亏,当然有点险。 【向守志 时任八路军386旅机枪连连长】 设想不是冒险,为什么呢,因为经过周密的判断分析情况以后,得出来在这个地方伏击可以出敌人意外,可以达到我们打击敌人的目的。 1938年3月16日清晨,暗伏杀机的神头岭像往常一样平静。这时从潞城出发的侵华日军十六师团一千五百多人的精锐部队渐渐接近了神头岭,或许由于这一带的地形实在不适合隐藏伏兵,一路保持警觉的日军反而放松了戒备。上午八时,当日军队伍大摇大摆地进入伏击地域时,神头岭的平静被猛烈的枪炮声打破,原来这一带隐藏着386旅整整三个团的兵力。 此战结束后,旅长陈赓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敌人进至我伏击圈内,我突跃而起,敌怆惶失措,来不及展开而战,激战两小时,全部结束战斗,毙敌千余,缴获山积,除少数士兵(三、五敌人)及一随军记者窜蔽一洞内未被搜出外,敌几全部被歼。” 日军随军记者丢弃的这部相机,后来成为了陈赓十分喜爱的战利品。一年之后,陈赓用这部相机,为年仅十四岁的宣传队员王恩田拍了一张照片。 【王恩田 原八路军386旅宣传队员 83岁】 这是陈赓1939年的8月,在太行山武乡宋家庄给我亲自照的照片。他(陈赓)亲自在他的住所给拍照的,在老百姓家里窑洞前面挂了一个窗帘,还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华北战场,不同凡响的八路军386旅,经过一系列神勇无比的战斗,全旅上下几乎全部换上了日式装备。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就在这一时期,八路军386旅也成了日军的重点打击目标,甚至在装甲车上写上“专打386旅”,然而,直到1945年,陈赓的386旅却越打越强,最终发展成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反攻的一支大军。1947年夏,陈赓东渡黄河、挺进豫西的建议与毛泽东不谋而合,8月22日陈赓兵团一夜间飞渡黄河,以迅猛攻势打开了豫西局面。 此时在南京,在昔日黄埔蒋校长的作战地图上,陈赓兵团与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华东地区的陈粟大军已形成“品”字阵势,从南起长江、北至黄河、西从汉水、东到黄海的中原大地上,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大规模的战略反攻。 此时此刻的豫西战场,陈赓面对的是由蒋校长一手挑选的强劲对手——同是黄埔一期出身的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李铁军。 【陈知建 陈赓大将次子】 往豫西一打,能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占领了胡宗南的后方基地,兵站、基地都在河南这一块呢,在潼关这一块儿,同时大别山刘邓大别山在那打的也是很苦了。 【林东 军事专家】 当时陈赓手上的部队只有5个旅,清一色的小米加步枪。而他的对手是胡宗南的主力军,第五兵团,司令长官李铁军将军,是陈赓的老学友,在黄埔军校。他的部队是清一色七个旅的美式装备。所以陈赓想一口吃掉这七个旅,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他想到了一个“牵牛”战术,先把这头肥牛牵瘦了,最后一举歼灭。 但对手李铁军不仅是在抗日战场上打出名声的一员骁将,而且一向用兵谨慎,他会就此上当被陈赓牵着鼻子走吗? 1947年11月14日,担负牵牛任务的部队大张旗鼓地出发,以期引起敌军注意。但是,“牵牛部队”开进了四十多里后,却发现李铁军并没有跟上来。 【赵一凡 河南省南阳市党史办原主任】 这个时候李铁军并没有认为这就是主力,后来我们就沿路大张旗鼓,不是过去的夜间行军了,大张旗鼓地,又是埋锅灶,又是搞宣传,又是刷标语。 为了调动李铁军,陈赓命令负责牵牛的十三旅和二十五旅“继续南进,攻打镇平”。11月15日,十三旅集中炮火攻城,一个晚上攻克了镇平县城,与此同时,二十五旅也顺利攻克了县城附近的石佛寺镇。 经此两战,李铁军开始相信陈赓主力部队就在前方,随即率领第五兵团精锐整编第三师火速杀往镇平。 从这时开始,陈赓逐渐地把这头“肥牛”牵往伏牛山区深处。 面对时隐时现,却又近在咫尺的“陈赓主力”,十分自信的李铁军完全失去了冷静,居然在电报中直接呼叫陈赓的名字,狂妄地宣称要在一周之内生擒对手,而一直守侯在电台旁监听的陈赓却不禁哈哈大笑。 【陈知建 陈赓大将次子】 带着他(李铁军)在伏牛山里转呀转,他的装备再优势,到了山里头他也得两条腿,他那个部队不习惯徒步作战的,徒步行军的,他都要坐汽车的。 1947年12月,豫西大雪,天寒地冻,不擅山地行军的李铁军第五兵团早已是丢盔弃甲,人困马乏。陈赓看到决战时机成熟,随即会合粟裕大军于12月25日十九时,发起总攻。 短短一天,国民党第五兵团精锐两万余人被我军歼灭。 李铁军是陈赓在解放战场上遇到的第一个黄埔对手。在接下来的洛阳攻坚、奔袭宿县以及淮海决战、渡江南下等一连串的重大战役中,陈赓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黄埔对手。 【陈知建 陈赓大将次子】 什么困难什么敌人他都战斗,他都对付得了,而且是手到擒来,所以这一点,本印象简单说就是个大英雄。 陈赓生活在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他的儿女则生活在一个崇拜英雄的时代,父辈的旗帜就这样在儿女们心中飘扬。

分级剧情
网络微评(以下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