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德尔江误解了库尔班的意图,认为他在希望自己成为自己的女婿,没想到他只是想让自己发挥才能,在工作中更出色。库尔班将毛主席赠送的条绒布拿给多小兰,希望她能够帮忙做袷袢,但是布料有限,只能做两件长款袷袢。此时,多来地和玉木拉克走了进来,库尔班听从多来地的建议,知道玉木拉克想要一件新袷袢,于是决定做两件,自己留下一件,送给玉木拉克。
晚上回家的时候,库尔班一直开心地笑着,没想到玉木拉克也有些不好意思。多小兰做好了袷袢后,库尔班将其中一件送给玉木拉克。玉木拉克感到非常荣幸,没想到库尔班真的会将袷袢送给自己。两人试穿后,发现袷袢不仅合身,还非常好看。现在的玉木拉克充满了斗志,他认为自己穿上毛主席赠送的袷袢,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
库尔班向柯有田提出加入党组织的请求,柯有田没想到库尔班这么有进步。库尔班将自己和毛主席握手的照片挂在家中,每天睁开眼就能看到这张照片,激励自己铸就美好家乡的梦想。
库尔班原以为只要向柯有田表明自己的愿望就可以成功入党,然而他在肖家琪的讲解下才意识到入党是需要按照规定进行的。首先需要一份正式的入党申请书。在想到罗老师可以帮忙时,库尔班遭到了孩子们的嘲笑,因为他从来没有写过字,写出来的字又难看又杂乱。数晚未眠,库尔班终于拼凑出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当他看到初升的太阳,感到阳光的温暖,这位大叔浑身散发出的都是迎接新生活的欢乐与希望。
除了入党申请书,入党还需要通过一段考察期,肖家琪带着库尔班来到敬老院,这里曾经是他朋友塔西巴依的家。库尔班被任命为这里的第一任院长。同时,柯有田还带来了好消息,县里正在组织女兵招募,这正好是托乎提汗去军营的机会,让一家人都感到高兴。在离开前,托乎提汗告别了卡德尔江。两人早已彼此相爱,但卡德尔江一直不敢向她表白。托乎提汗建议他到自己家里提亲,但卡德尔江因为害怕库尔班而一直犹豫不决。这让托乎提汗十分伤心。
库尔班听闻了卡德尔江和托乎提汗之间的事情后,没有看不起卡德尔江,反而非常看重他,觉得他是个有才华的人。库尔班与女儿交谈,让她放心,他会解决这件事情。在街上碰到卡德尔江,库尔班鼓励他要勇敢,要追求自己的梦想。这让卡德尔江明白了库尔班的意思,他走到托乎提汗面前,向她保证自己会请求库尔班允许他向她求婚,两人的误会终于化解。
然而,托乎提汗到县城医院体检后发现自己不符合参军的健康标准,因为她的眼睛有弱势,还患有肾结石。这让托乎提汗感到非常失落,而库尔班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陷入了沉思,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孩子。
托乎提汗一直渴望成为一名军人,但她知道自己没有达到参军的条件,因此忍不住哭了出来。卡德尔江十分笨拙,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只能默默陪伴在她身边。决心要和托乎提汗过上幸福的日子,卡德尔江马上向库尔班提亲。他们希望能生几个健康的孩子,让他们参军入伍。卡德尔江还教授了托乎提汗开拖拉机的方法,起初,托乎提汗不敢尝试,但在卡德尔江的鼓励下,她终于登上了拖拉机。
玉木拉克不愿意待在敬老院,他认为自己远未老去,不愿意单纯享受合作社的福利。他渴望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积极分子,为共产党多做贡献。作为一大队书记,肖家琪在村民面前承诺会带领大家在接下来的开荒工作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尽管肖家琪没有选择库尔班加入开荒队伍,而是选择了年轻力壮的青壮年,但库尔班仍然颇为不满。他四处询问乡亲们自己是否已经老去,但乡亲们只是不敢说出实情。图尼莎汗也表示自己并没有变老,只是头发和胡子变白了。库尔班向玉木拉克请教,希望他能帮自己剃胡子。玉木拉克并不建议他这样做,反而提出了更为建设性的意见,让他多加锻炼身体,只要身体健康,就不会变老。
清晨,库尔班在肖家琪面前展示着自己强健的体魄,肖家琪心中一片懵懂,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原来,库尔班想放弃养老院院长的职位,选择去做开荒的工作。
肖家琪安慰库尔班,让他参与到下一次的开荒中,但库尔班不同意,转而寻求柯有田的帮助。结果,柯有田支持库尔班,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库尔班要带领年轻人一起干。库尔班开心地跑回家,打算带着全家一起去开荒。
可是,他们有家有口,托乎提汗怀孕了,阿扎提和柯里亚还要上学,照顾家里孩子的只有库尔班和图尼莎汗。为了能够去开荒,他只能去找托乎提汗商量,想让她提前回娘家,并帮自己出出主意。托乎提汗建议他,还是不要指望拉几个年轻人跟自己一起去开荒了。
库尔班绝望地打算去敬老院,却被人家告知自己还有未来。最终,玉木拉克愿意跟着他一起干,卡德尔江也找到了一个宋木匠来支援他。虽然计划需要开垦的荒地已经被分配出去了,但库尔班选择了一块土地,肖家琪带着专业人员一起去考察,发现那片土地虽然不能大面积开垦,但小面积还是可行的。
于是,肖家琪决定安排两头驴和一辆驴车给库尔班,让他先开垦着。虽然玉木拉克最后不是干活的料,但库尔班有了年轻力壮的宋木匠等人的帮助,感到万分快乐。托乎提汗也打算跟着父母住在这里,两个弟弟在合作社的小学借读,条件非常优越。
库尔巴开垦荒地的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大家积极参与到荒野的开发中去。柯有田和于香秀也招募了很多同样热爱劳动的人来协助开垦荒地。如今,库尔班成为了开垦荒地的劳模,甚至成为了全国的名人。
为了让家族的宝贵品质代代相传,库尔班决定向自己的子孙立下家规,要求他们要始终坚决跟从党的领导,学会感恩。托乎提汗也有着和父亲相同的想法,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及子孙后代也能够秉承这样的品质。库尔班深感欣慰。
经过了党组织的考察,库尔班顺利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肖家琪的带领下,他接受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与此同时,托乎提汗也成功地生下了孩子,而于香秀则帮助她接生。母子平安,这让库尔班一家人倍感欣慰。库尔班给自己的孙子取名为艾孜买提,寓意他将来会成为一名好汉,为解放军尽忠职守。
库尔班决定要开垦长碱滩这片土地,他计划自己召集人到那里去种植庄稼和植树造林。然而,乡亲们却不愿意跟着他去那里,因为大家都明白那个地方的条件非常艰苦。肖家琪也预见到了这种局面的发生。他了解到那块地区没有水渠,因此希望能够先在那里修建水渠。但是,现在正值农忙时期,没有人手可以抽调过去支援库尔班。面对这些问题,库尔班感到有些失落和无助。他单独前往长碱滩,独自观察着这片荒地。就在此时,托乎提汗前来找到父亲。她表示愿意和父亲一同开垦这片荒地,但修筑水渠的问题依然存在。卡德尔江给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带着托乎提汗回去找他的父母,看看能否寻找到人手来修建水渠。这番话让库尔班感到既喜悦又感动。
在这片土地上,托乎提汗见识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神奇。但是,兵团的条件和他们家里大不一样,他们还得靠人力。幸好,许连长愿意帮助库尔班家人。早已听闻库尔班的事迹的许连长,佩服他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他让卡德尔江开着挖掘机回家,来帮助库尔班家解决一个大难题。挖掘机的出现,让乡亲们非常激动。这也因此,托乎提汗和卡德尔江成功的为库尔班解决了燃眉之急。
托乎提汗哄睡了孩子之后,正式地跟父亲商量种植的方法,她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方法种地,这也是她在兵团学到的先进农业发展道路。但是,库尔班并不相信托乎提汗的话,还是按照自己的方法种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托乎提汗无视父亲的反对,按照兵团的方法,先种植防风林。结果,库尔班大怒,勒令托乎提汗拔掉树苗。卡德尔江和图尼莎汗劝说库尔班,库尔班却根本听不进去。最后,图尼莎汗将库尔班扔在家里,不理会他。
第二天,库尔班到地里见到乡亲们仍在种树苗,于是命令大家拔掉树苗。幸好,托乎提汗及时赶来,两人再次发生矛盾。而作为队长,库尔班看到大家不愿意拔掉树苗,于是他决定给他们放假,仅仅为了亲自拔掉这些树苗。托乎提汗决定去找肖家琪。肖家琪了解库尔班,他知道阁下一时半会无法接受托乎提汗的办法,如果接受了,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方法已经落后。托乎提汗看出来了,肖家琪也管不了库尔班。于是,她决定去找柯有田。
托乎提汗的种植方法由此引发了家庭矛盾,甚至还被父亲开除了。如今,她不得不寻求帮助,来实现自己对未来的理想。虽然托乎提汗父亲的思想非常落后,但是他所处的队伍环境和时代大背景致使他难以认可托乎提汗的种植方法。这反映出不同地域和族群之间的差异,同时反映了种植方式的革新在其中的困难和阻力。
托乎提汗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虽然肖家琪和柯有田都非常认可托乎提汗的种植方法,但是库尔班却一直无法接受。这说明只有让时间去证明事实,让实践去检验理论,阿拉善也必须依照这样的方式来推动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农业发展的长足进步。
在这部电视剧中,阐述的是托乎提汗和库尔班之间的矛盾,但是这却是中国大地上广泛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革新和进步,这也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发展所必须要达成的目标。这需要从改变自我做起,努力朝着先进的农业发展道路迈进。
柯有田随着托乎提汗来到了库尔班的家中,准备说服他到兵团去学习畊先进的种植方法。路上,柯有田想到了解决库尔班的问题的办法。托乎提汗离开了车子,因为她和父亲吵架了,误会还没有解除,所以柯有田决定让库尔班和他一起去兵团。他向张场长了解了防护林的作用,库尔班终于明白了防护林可以在不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保护土壤,甚至可以改善土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柯有田教育了库尔班,使他认识到自己眼界狭窄的问题。
回到家中,库尔班买了一条裙子,想要给托乎提汗道歉。但图尼莎汗却不肯代他送裙子,她告诉库尔班,他应该去亲自向孩子道歉。于是,库尔班和图尼莎汗一起去看托乎提汗和孙子,他们的关系终于有所改善。托乎提汗提出了她的想法,让她和父亲分别种植土地,通过比较谁的方法种植出来的粮食产量更高,来检验谁是更好的农民。库尔班同意了她的提议,也觉得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才能够种植好土地。
半年后,库尔班发现托乎提汗种植的庄稼生长迅速,而他的庄稼却无法与之匹敌。托乎提汗故意在他面前'嘲笑'他的玉米长势差,结果两人差点又开始争吵。幸好卡德尔江及时赶到,阻止了争吵的事情继续发生。
托乎提汗种植的土地,迎来了丰收的季节。92公斤的玉米,让他心生感慨,同时也为女儿感到骄傲。虽然库尔班只收获了53公斤,但他并没有沮丧,反而对现在的年轻人颇有佩服之情。他心知这世界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敢于挑战、敢于闯荡的年轻人,将会引领未来的潮流。看着自己娇嫩的女儿勇敢上进的样子,他感到欣慰,但心里总有一丝落差。
库尔班前去看望当地的烈士们,表达对那些保护人民的英雄的真挚感激之情。他对孩子们宣扬毛主席和gcd的使命,在自己行将暮年之时,希望孩子们能将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继承下去。托乎提汗将坚定自己跟随党走的决心,为广大农民谋求更美好的生活。
日子一晃而过,转眼已过了16年。托乎提汗的儿子艾孜买提已长成一名年轻的青年,深爱的齐曼古丽也成为了他的挚爱。艾孜买提报名参军,却因一份证明未能顺利过关。这令柯有田于香秀十分忧虑,库尔班的愿望再次破灭。托乎提汗前往柯有田家中,希望他们能够想出解决方案。对于库尔班家族而言,参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肾结石成为了阻碍艾孜买提顺利参军的绊脚石。见此情况,于香秀打算带托乎提汗寻访相关领导,争取通融,让艾孜买提如愿以偿。
艾孜买提因此事情意绪受到波及,对齐曼古丽也怒气冲冲地爆发了。虽然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但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确实很大。托乎提汗将他带到医院核查,但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于香秀安慰他,即使他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也可以按照一名成功士兵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他将在任何地方都是最出色的。于香秀还开了一些药方,让托乎提汗带回家。尽管这场战斗很难打赢,治理肾结石的战斗却必须坚决持续。
艾孜买提深受打击,他的理想遭到了破坏,心中疑惑。他茫然无措,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然而,齐曼古丽的一块手帕却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和温暖。
医院里住满了病人,有老有少,每个人都自感不适。水质调查队来到了村里,柯里亚等人发现涝坝里的水污浊不堪,托乎提汗决定采取行动。然而,她为了打一口干净的井,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她找到了乡领导,但是由于资金的缺乏,需要向上级领导申请。
艾孜买提的腰痛日益加剧,托乎提汗非常担心,她拿出四百元给他看病。然而,艾孜买提在医院遇到了艾则孜,看到她因为没有钱而为女儿担忧,他毅然把钱给了艾则孜,自己却忍痛回家。托乎提汗知情后,没有责怪艾孜买提,反而表扬了他肯帮助别人。但是,艾孜买提的病情并不能拖延,需要及时治疗。
柯里亚工作繁忙,总是熬夜加班,托乎提汗在早餐时发现弟弟趴在桌子上睡觉,饱含关怀。为了村子饮用水的卫生,托乎提汗和柯里亚一直在忙碌。终于,托乎提汗找到了需要的打井设备,但是经过估算,她们需要七八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她返回家中清点家底,发现自己还差捐赠数额的很多。
托乎提汗携着鸡蛋初访柯家,希望与二老商量在村里打井的事宜。二老虽然已退休,但与部分部门的关系还驻留,他们将托乎提汗带至水利局了解局势。于香秀安慰托乎提汗,期盼他稍安勿躁,待国家立项后定有转机。于香秀将8000元交予托乎提汗,原本是为艾孜买提做手术所用,而她决定留下这笔款,希望能灵活运用。
托乎提汗使出全力,拿出所有积蓄和两只羊要出售以凑足打井费用,却依然不足。事不宜迟,他决定人力打井。消息传到柯里亚父亲耳朵里,大为惊慌。柯里亚家一点头绪也没有,哪里的水能饮,哪里的水不能饮,对他们来说总是个大难题。柯里亚及时赶到村子,倒掉了被打上来的水。此举引得托乎提汗大动肝火,但柯里亚告诉姐姐水不仅仅是打上来就能饮用,还要先进行化验。此外,他也带来了好消息:于田县成为了改水试点示范基地,上级会安排专业人员到村里进行改水。
打井工程碰上了难题,勘探表明最佳打井地点在阿勒玛的果园。但阿勒玛看在自己果树的情分上,不愿意让井坑打在果园里。虽然村里承诺会补偿他,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正巧,艾则孜的女儿因饮用不干净的水去世,引得众人震惊。大家不曾想到,饮用不干净的水竟如此危险。最终,阿勒玛同意支持打井。
村里成功打出第一口井,托乎提汗的事迹被刊登在和田日报上,艾孜买提为自己的妈妈感到自豪。同时,喜事也降临到了齐曼古丽的家,她生下了一名女儿,艾孜买提由此成为了父亲。村里已有了井,却仍有村民私自饮用涝坝里的水,导致生病被送往医院。阿扎提认为再也不能让大家饮用涝坝里的水了,决定填平涝坝,却遭到一些村民的阻隔。这些村民认为涝坝是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不能被撤掉。托乎提汗、阿扎提和艾则孜不断游说众人,终于说服大家,涝坝得以依法填平。
岁月已催人老,然而托乎提汗仍未安享晚年,仍在为脱贫事业不懈努力。她的外甥女婿加赫力,政府担心他们所住之地洪水泛滥,组织村庄迁移,可他坚决不同意搬迁。得知此事后,托乎提汗决定亲自带着儿子艾孜买提前去劝说加赫力。
抵达村庄时,才发现这里已经受灾,牲畜已失,家也荡然无存。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家人都还在。然而加赫力仍丝毫不为所动。祖辈们在这坐标一世,他决不撤迁。托乎提汗大怒,指出政府已经建好新村庄,可是加赫力仍固执己见,不仅自己不搬,还要家人跟着一起留下来。不愿再为父亲的愚昧买单,加赫力的儿子打算与他断绝关系,前往新村安家。
托乎提汗组织大家搬迁。洪水灾害让这里再无寸土可耕,只能望新村重获希望。然而新家园虽有了,却什么都没有。向政府讨要不失为妥当选择,然而这些物质援助却亦不足以支撑起家庭的未来。书记与村民共商,决定推行多种经营来谋生。男人们参加培训,托乎提汗即将带领女家眷前往兵团拾棉花。这位已经年届七旬的老太太,每日能手拾八十公斤棉花,年轻妇女们也该自己双手努力,养活自己的小家。
清晨的阳光洒在艾孜买提的脸上,他感受到了自然界最真挚的呼唤。茹克娅姆,他的女儿,暑假回到了老家,她也自愿跟着奶奶一起去兵团拾棉花。托乎提汗也不例外,他要为这个孩子锻炼培养,以后她还要送茹克娅姆去当兵。如果不能吃苦怎么能当一个优秀的战士呢?未来他希望茹克娅姆能够勇往直前,做库尔班家族的接班人。
托乎提汗是个拾棉花的高手,在队伍中数一数二。茹克娅姆虽然年龄小,但是她并不差,拾棉花获得了第二名。经历过一天之后,大家都累得不行了,都觉得还是在家里舒服。其中有4个女工已经受不了偷偷溜走了,托乎提汗发现不对劲,赶紧找兵团领导说明情况,兵团安排士兵们分头寻找不见的4位女工。
第二天清晨,士兵们找到了4位女工,她们险些走到沙漠中迷了路。这4个人回去之后不好意思面对托乎提汗,托乎提汗惩罚她们每人拾20公斤的棉花,如果她们连这点苦都受不了,未来怎么能过上好日子呢?
经过一段日子,这些拾棉花的女工都得到了不少的工钱,托乎提汗和艾孜买提带着她们逛商场,购置家居用品。这些灾民们在他们的带领下,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了。时间悄然流逝,2013年,17岁的茹克娅姆成功当了兵,库尔班的愿望终于在第四代人的身上实现了。艾孜买提亲手剪去女儿的长发,看着穿上军装的茹克娅姆,艾孜买提非常欣慰且骄傲。
托乎提汗眼睛经常模糊看不清东西,到体检机构检查才知道是得了白内障,需要尽快到医院做手术。经过手术之后,托乎提汗恢复了健康。当年库尔班的心愿都一一实现了,他们家有人当了解放军,在国家的建设下,也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导演:戴冰
编剧:程万里、杨君、陈思青
Powered by 电视指南 http://www.tv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