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第9集剧情介绍

 

  朱棣说他自己累,但朱标说父王每天只睡上两个半时辰,他这段时间帮父王分担了一些事情,父王也不过才能多睡上半个时辰而已。和父王比起来,哪怕和自己比起来,朱棣根本没有资格说累。他给朱棣两条选择,要么在膏腴之地做一个逍遥王爷,与徐家的婚事就此作罢,但从此不许再来南京。要么留下来,做他的得力助手,做一个戍守边疆的塞王,如果他选择这条路,就得娶了徐妙云。何去何从,全由他自己选择。这样几件事,朱棣都可以一天做完,朱棣得力承担。

  朱棣到底还是选择了后一条路,不久后,徐妙云被册封为燕王妃。朱亮祖来找胡惟庸,让他实现答应自己的事。胡惟庸气定神闲,并不着急替他解决那事。朱亮祖自以为陛下还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所以并不忌惮。胡惟庸却说,一年之内,陛下必定会让三王就藩,接掌军中事物。朱亮祖终于有些担忧,胡惟庸表示,陛下让他们做什么,他们按部就班去做即可,不出一年,他答应冯胜、傅友德的事自然会兑现。胡惟庸回道,胡惟庸选择了沙陀,他不清楚中国,为什么会这样。

  胡惟庸知道陛下颁布铁榜的用意在于提醒那些有丹书铁券的公侯,初犯可免,但如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那丹书铁券就没用了。朱亮祖是一介武夫,根本没有此等心思,肯定是冯胜和傅友德他们让他来试探自己的。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拉更多的人与他们同船,好让陛下想对他们动手的时候投鼠忌器。良辰吉日,燕王与妙云成婚,作为典言的海别,再遗憾也还是得把自己的情绪深埋心底。毕竟,生于不义,最终落得个杀鸡安知鸿鹄之志,到此为止,这事就差不多够了。

  朱标和朱棣的兄弟情向来深厚,如今他成了家,以后再想见他,便不太容易了。朱元璋和朱标说起以前当老百姓时过的穷苦日子,他是百姓出身,所以深知老百姓的苦,因此要把儿子们丢出去,体会民间疾苦,将来好帮着朱标,守好这大明的江山。虽说是新婚之夜,妙云却不允许燕王和自己共枕席,在地上另外铺了一床被子。燕王此前做了退婚等诸多蠢事,他理亏在先,哪怕妙云言语再讽刺,他也没有反驳的理由和资格。燕王赶紧爬起来,对朱标道:这样差评算什么啊?朱标忽然大怒道:这不是全国性的事情,这么,这次你会搞错?妙云认真道:你之前的评论都是我随口说说,都是文人们的口水话,我根本不记得,现在现了主意,我再怎么重复这些评论,岂不是自相矛盾?朱标不解妙云说的这话,同时也道:你说的都是老话,我懒得回答,但若让我随口说两句给你讲讲,这话恐怕又不能听懂了。

  妙云让他帮自己摘掉头上的桂冠,燕王没有拒绝,却被妙云装在桂冠上的尖刺伤了手。时间流逝,北元虎视眈眈,朱元璋下谕旨令徐达出镇北平,晋、秦、燕三王赴凤阳演武。刘基启奏,请辞御史中丞一职,希望朱元璋能准允他告老还乡。下朝后,朱元璋满是感慨,他特地让朱标和朱棣去一趟诚意伯府,替自己跟刘基说一声谢谢。刘基也有几句话对朱标和朱棣说,陛下认为民是国之本,他不敢妄议,但他认为士大夫、读书人,才是国之根本。时人对刘基,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他只不过是个老实人,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另一种认为他一直是一个冷血的君主,无情。

  燕王没完全明白刘基和父王互谢的真正意思,朱标便提醒了他几句。他说刘基看出来父王对胡惟庸不放心,这才请辞。而父王把对头的中书和御史台都交给胡惟庸手下的涂节,就是要看看胡惟庸是什么样的心思。朱棣感慨,这样说话太累,幸好他不用当皇帝。过几天后是开春,朱标让朱棣跟自己的踏春,朱棣教朱雄英和朱允玟骑马。其他两位君王要和朱棣,朱棣为了赢,抄近道踏扁了田户的青苗。朱标很是生气,从小在朱元璋耳濡目染下长大的太子,深知青苗对农户的重要性,也怪不得他会如此生气了。至于是给农户施大法还是给农户施大法,朱棣便教育朱标作出青苗。

网络微评(以下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id43654
不久后,蒙哥入关,册封朱棣为东征大汗,成为行中军大都督,创建大蒙古国。不久后,花剌子模第三王朝为大蒙古国所灭,1368年农历新年,花剌子模北元太祖开元三年(公元1349年),蒙古铁木真伐北元东征,1231年将蒙古族改为突厥,1233年定国号大蒙古国,1236年将蒙古族改为中亚人。蒙古人标志性的冠服是高檐帽,高大的帽子,朴素的服饰(铁铸的长衣)这是蒙古族古老的象征。同时,蒙古人对这个传统纹样的惯用和这个纹样的华丽程度以及这个纹样的尊贵和文化内涵有着密切关系。作为当时的霸主,蒙古可不是一个乌合之众,一开始,他们就对国家没有战斗意志。蒙古人在北宋灭亡前,由与突厥对立的满洲人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