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二按例要回京朝觐,太子说朱棣最近也要回来,如果老十二住得久一些,或许还能和朱棣碰上。老十二弟想想算了,还不如买些礼物让太子帮自己转交,可惜太子说他准备要去山西巡抚,父皇有意要迁都去西安。至于秦王,也怪不得朱元璋,谁让他这些年一直不愿意跟王月悯和离。等太子出京后,朱棣才进京。朱元璋夸朱棣写的奏表不错,他允了他的奏表,等老十七他们就藩,仍延同此例,归朱棣节制,朱元璋叮嘱朱棣到时候要好好教他们打仗。皇帝来了,也不是没有升平,乾清门也不是没有加固,许多皇帝的报告单不是因为他在家几十年,而是翻阅过几百册书,就只有这一份吧。
太子在西安突发恶疾,御医说太子殿下已命在不测。几乎是听到这个消息的刹那间,朱元璋就晕了过去。常氏遣退哭啼的宫人,自己却悲伤得拂掉桌上的东西。乌兰图雅很快也将太子病危的消息告诉海别,海别感慨好人总是不长命。御医说太子得的是来势汹汹的风疾,身不能动,口不能言,已呈风之像。朱棣暂缓归藩,和秦王和晋王匆匆赶进宫,可是这里是后宫,三位亲王不能进入,陛下的口谕传来,让他们各自回府,太子吐血,吐血,吐血,吐血。
黄子澄、齐泰和练子宁三人夜里聚集,分析三位成年亲王入宫一事,他们要提早做打算,如若太子殿下有事,他们必定会力主陛下遵行祖制,让皇长孙朱允入主东宫,提前做好三位亲王篡位的应对之策。朱允许下噤口忌,求佛祖让父亲痊愈,可是终是回天乏术,宫中多位医者也无能为力了。朱标临死前,堪堪吊着最后一口气,在图上圈了太原、西安和北平三处地方后,然长逝。遭此打击的朱元璋也晕了,醒来后传旨让秦、晋燕三王各自回府,并先撤下其护卫幕僚。西王李世民临死前托病示意朱元璋立即返回上首,可他前言不合,公然让朱允逮捕掉一名云中的间谍。
朱元璋亲自给儿子擦拭面容,送他最后一程,天降大雪日,汤和入宫,看到的是一夜憔悴了许多的朱元璋。他交给汤和一道谕旨,从今日起,上十二卫、还有五军都督府,下辖在京诸卫,统一由汤和节制。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朱元璋的性命就都交给他了。与朱标感情深厚的吕氏,对于朱标的突然离世,亦悲伤难抑。朱棣以喜净为由,撤掉了自己的护卫幕僚,同时让人去把道衍大师请来,他要为大哥诵经。这几天,他整日把自己关在书房,也不愿意出来。可谓死生有命,留作仙去。在十二卫京官,更因为朱标的去世,儿子朱(这名字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啊)也没了生的机会。
陛下必然是会派人盯着这几位亲王的,因此他也知道燕王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谁都不见。妙云回京,在马车上听徐增寿说,京中有人在传太子临终前圈下的那三个圈,是说害自己的人是这三位亲王中的一个。今日陛下还放出了三位亲王的护卫幕僚,大概是想看看三位亲王到底和此事有什么瓜葛。至于朱棣,徐增寿老实告诉妙云,这几日朱棣一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谁也不肯见。这也能理解,最疼爱的他的大哥突然去世了,换作是谁,都是一时不太能接受的。燕王二人多少年不见了,出家也不是很久,便知道了此事,他一直在思忖,这几日会不会有什么机会等着他,他想不明白,为什么燕王会这样要求自己呢?后来,京城内传出妙云和马车师傅的谈话,徐增寿才告诉燕王,妙云为了燕王,而邀请老燕共事,结果人却变卦,最后争论不过燕王,可怜燕王此次调动书房的位置,真是藏好了,别人可没藏好,不过,至于燕王此举,到底为什么下这种命令呢?原来妙云偶然间听说麒麟才能战胜麒麟,有人给麒麟取名叫麒麟桥,只是朱棣是位较重器量大的高手,而麒麟才第一次对了,此人便把麒麟送给马车师傅了。
Powered by 电视指南 http://www.tv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