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色沉沉的京城,贵胄府邸依旧灯火通明,而无数贫寒书生却无奈枯坐在黑暗之中。宁王心机深沉,为遏制寒门子弟的科举之路,暗中垄断了市面上所有可用的灯油,甚至连民间那些本可燃用的小量动物油脂,也被他的人严密封锁。高墙之内,丝竹管弦,香烛长明,而狭仄陋巷里一灯如豆也成了稀罕之物。无数书生愁眉紧锁,看着手中早已泛黄的诗卷,在暗夜下模糊成一团晦涩,却唯有将满腹才情与志向扼杀在黑暗与困顿中。正当绝望弥漫在京中书舍,难以破晓之时,何惟芳悄然带来转机。
她带着一罐罐异香扑鼻的灯油出现在众人面前,每一滴澄澈的油液在灯芯上跃动,化作了深夜求学者最温柔的亮光。在人声喧哗的坊市间,何惟芳面带微笑,坦言这灯油乃是她历经千辛万苦,从民间收集诸多植物种子所炼制,纯净芬芳,燃烧时间更久,不逊于任何珍稀动物油脂。何惟芳将珍贵的灯油无偿赠与寒门子弟,令无数学子倍感恩情,尤其是张谦——那个苦读寒窗,落魄却自持的年轻书生。张谦凝视着跳动的烛火,心头澎湃难平。他带着最诚挚的谢意来到何惟芳的门前,拜谢她在严冬夜色中的无私援手,使他在命运的岔路口仍能继续向上追寻希望的微光。
夜色渐深,屋内灯火温柔如梦。何惟芳与蒋长扬对坐,沉默间想起雪溪曾言及的孟州那场大火。何惟芳轻声向夫婿问起当年真相,蒋长扬神色黯然,低语道那是一场权谋交锋的惨烈牺牲,是宁王蓄意给政敌敲响的丧钟。火光中楼宇焚毁,百姓伤亡无数,黑烟裹挟着权力的黑暗与冷酷,深深烙印在蒋长扬的心上。可就在废墟之上,有一道光却灼灼难忘——皇帝亲身前往灾民救济处,卷起衣袖在熙熙攘攘的粥蓬旁边给灾民分发热粥。他身上的龙袍此刻仿佛散发人间温情,那一刻,蒋长扬在满目疮痍之下看到了勃勃生机,看见了世间尚存良善和希望的火种。
蒋长扬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整个大权落入宁王之手,国家将会被走向不可挽回的深渊,但若能鼎力辅佐皇帝恢复军权,让天下百姓哪怕只能多几分温饱踏实,亦胜于无数刀剑权谋。在道义与利益,忠诚与危机面前,蒋长扬毅然选择了守护黎民百姓。他明知拒绝宁王的要求便是与虎谋皮,只能权衡利弊,表面应允替宁王盗取科举试题,以自保周全。
当春日科举的钟声响起,无数学子步履坚定走入考场,肩负厚重家国与家族命运。宁王听闻蒋长扬已将试题提前交给手下,志得意满,自信又进一步收拢了科举大权。不料天有不测,在考场里一名因连夜苦读而倦极打盹的书生,误将试卷点燃。从一页纸上的小火星,很快燃成一片火光,吓得考官和书生们四下奔走扑救。依照规矩,只要哪怕一份试卷被毁,考题便需全部重新拟定。众多纨绔子弟苦心死记硬背的曲折提纲,瞬间付诸东流,而那些真正有学问的贫寒学子方能在意料之外抓住真正的机会。宁王的一切算计,终究化为竹篮打水。在火与纸灰中,命运的天平悄然向勤奋者倾斜。
科举风云悄然落幕,外头市面上却风生水起。何惟芳凭借天赋与不懈努力,一步步将自家生意拓展到远离京城的晟县。每开一家分店,何惟芳必亲自打理,从原材料采购到店铺布局无不一丝不苟。在她的经营下,每一家分号都生意兴隆,成为当地贫民、商贩争相称道的好所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一道微小却坚定的光照进了万千困顿人家的生活,为更多人点亮了希望。夫妻二人分工明确,携手向前。宁王暂时偃旗息鼓,不再纠缠于权谋算计。蒋长扬原本被罢官,如今亦官复原职,白日里秘密谋划军事训练,夜晚便回家与何惟芳共度良宵,无论是并肩赏月,还是沐浴、细语,都自有一份踏实安然的温柔幸福。
蒋长扬并未忘却昔日对何惟芳慎重许下的每一个约定。他为她放烟花,绚烂夜空为他们点缀欢笑;奉上何惟芳最钟爱的礼物,珍视她的每一个小小心愿;把爱恋凝结于拥抱和轻吻间,在世事繁杂中相守本心;洞房花烛夜,更是浓情蜜意,化作绵绵流年中最柔软的守候。在春花烂漫的时节里,他们静享难得的恬淡时光,每一次赏花,每一场烟花,都见证着彼此携手走过的岁月与坚守。
及至春闱榜单揭晓之日,一如午后阳光洒落人间,曾在黑夜中苦苦挣扎的寒门学子,如今终于金榜题名。他们那枯瘦的手指不再紧攥蜡黄的诗书,而是握住人生翻转的契机。有了驰骋朝堂的机会,曾经的梦想也有了展翅高飞的可能。而曾被宁王密切关注的几个关键官位,如今早被这些寒门才俊实至名归地填补。宁王机关算尽,却终究敌不过人心与天意——科举公道未沦、权谋自有天命,一场大势滚滚而过,为社会带来一抹新的朝气与生机。
Powered by 电视指南 http://www.tv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