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长扬苦心孤诣,多年明察暗访,终于将宁王的滔天罪证一一搜集完毕。那一日,在御前,他步步为营,将宁王即将谋逆兵变的详密布局倾诉而出。屋内气氛凝重,御座之上的皇帝眉头紧锁,深知此事一旦败露,必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宁王之凶悍霸道、狡诈机敏向来让满朝文武头疼,如今战云密布,更添几分危机之感。而河东军的增援眼看便将抵达,届时局势将大为改观。此战若胜,一洗多年来的胯下之辱,若败,则万劫不复,众人心知肚明,上下一心,愿赴死一搏。忠臣义士们彼此交换坚定的眼神,无不热血沸腾,誓与权奸决一死战。
夜色降临,蒋长扬匆匆归家,与妻何惟芳在灯下密议。芳园,是他们熟悉的地方,地形复杂,最利于布置陷阱。蒋长扬拟定将在芳园设下埋伏,亲自给宁王递送邀请函,将其稳稳引入罗网之中。何惟芳嫣然点头,全力支持夫君的决定,并郑重承诺那一日必守其侧,誓不离弃,共进退、同生死。从青丝到白发,他们共同经历风霜刀剑,相濡以沫的情感在这关键时刻显得尤为坚韧无比。
七日后即是大事。黎明前的微光中,夫妻二人一同前往庙宇上香祈福。漫天红绳随风飘舞,饱含着无数人的愿望与祝祷。蒋长扬看着这些系在枝头的美好心愿,情不自禁为心上人细细系上一根红绳。忽见几位妇人低声议论两人婚事,说蒋长扬眼拙,娶了一个纨绔花心之女。何惟芳毫不示弱,当场反驳,断言自己的夫君温文如玉,担当兼备,并祝福她们有朝一日也能邂逅称心如意的佳偶。两人相视一笑,携手并肩,温馨之情在相互守护中绽放。
一阵不小心,何惟芳将签筒打翻。寺内老和尚笑意盈盈,提议两人各自求上一卦。何惟芳抽得上上大吉,蒋长扬却得了个下下凶签。善良的何惟芳急忙把自己的好签让给夫君,可蒋长扬淡淡一笑,风雨写在眉梢,他已走过太多腥风血雨,命运的浮沉早已看淡,如今有何惟芳陪伴,不论生死,也无惧畏惧,活着有人关怀,死后亦有人哀思,已足矣。
夜色如水,银辉皎洁。夫妻二人依偎在芳园湖畔赏月。何惟芳轻柔地将一缕长发编成同心结,与蒋长扬的发丝交缠,象征着生死不离、白首偕老。蒋长扬感慨人生无常,百年不过弹指,而真正刻骨铭心的,不过是某个夜晚、某道月光、某句无言的承诺。何惟芳眼中含泪,软声叮咛道:“无论多么危险,一定要活着回来,记得不管你身在何处,家中都有人等你归途。”这柔情似水的临别告白,在寂静夜色中化为最坚定的信念。
厨房的灯光依旧温柔,蒋长扬不是唯一告别的人。距离芳园行动的时刻越来越近,皇帝和淑妃也在默默做着最坏的准备。深宫内,淑妃亲自为皇帝整理衣袍,目光中藏着一丝哀愁和祈祷。何惟芳则提前遣散了平日里共进退的姐妹,为芳园腾出最安静的角落,只待生死一战。那一夜,星河横亘天际,家国与儿女情长交错,所有人的命运都在这场风暴中交汇激荡。
春光灿烂之日,芳园里宾客云集,宫廷与权贵汇聚一堂。皇帝端坐主位,宁王气宇轩昂,群臣分列次座。就在觥筹交错之际,有清明正直的宰相鼓起勇气,向皇帝递上弹劾奏折,把宁王贪污腐化、戕害忠良的累累罪证一一道出。无数双眼睛紧张地注视着两位权力中心人物的每一个神情变化。蒋长扬挺身而出,他不仅以文臣之身揭下谋臣伪装,更以亲历者身份控诉当年永州灾难正是宁王布局,险些惊动龙颜。皇帝闻之震怒,曾经的偏袒顷刻烟消云散,欲即刻下旨,将宁王正法。
变故骤起。宁王早已在芳园内外安插死士。内侍、侍从,多为其党羽乔装。阴谋败露,宁王干脆破釜沉舟,下令手下重兵将芳园围困,刀剑出鞘,杀气腾腾。皇帝也成了瓮中之鳖,命悬一线。刘畅等心腹于园中早布重兵,暗道与密室机关重重设伏,而原本应该接应、保驾的河东军却全军覆没,援兵无望。
蒋长扬誓死断后,与寡不敌众的皇帝旧臣浴血拼杀。任凭铁骑铁甲,刀光剑影,他始终护在皇帝身前,誓与逆贼决一死战。然而兵力悬殊,终究心有余而力不足,多处失守。宁王见胜券在握,狞笑着举剑于地,欲逼皇帝亲自诛杀蒋长扬。就在此时,何惟芳冲入血光刀影之中,见蒋长扬身中数箭,血流如注,泪如雨下,声嘶力竭阻止残忍刺杀,却被刘畅死死按住,眼睁睁看着宁王以匕首刺穿心爱之人胸膛,伤口转动,血流如泉,撕心裂肺的痛楚让她几近昏厥。
血色弥漫,芳园化为修罗场。终究还是宁王强势得逞,皇帝在刀架咽喉、性命危急之下,被迫忍辱下旨,反咬忠臣,宣称蒋长扬为叛党逆贼,而宁王则被表彰有护驾大功。一纸诏书逆转乾坤,忠良含冤,奸贼得志。
是夜星垂天幕,白月无言见证这既有无畏誓死、也有权力逆转的悲壮一役。真正的大义,虽在血与火中蒙难,却仍在彼此守望的目光与缱绻的红绳里,留下了永不熄灭的温度。家国虽危,忠魂长在,蒋长扬与何惟芳的爱情,亦将与这段悲壮史诗同在浩瀚岁月中流传不息。
Powered by 电视指南 http://www.tv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