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第1集剧情介绍

 

  九一八的枪声撕裂了关东夜空,也撕开了一个民族的伤口。铁蹄骤至,城郭沉沦,山河失色,东北大地在几乎没有抵抗的境遇下迅速沦陷。街巷里,百姓的哭泣与怒吼交织成潮,呼号着抗击侵略的决心;官府的犹疑与迟缓,却如寒风,吹冷了无数渴望浴血奋战的心。大江南北,惟有民间的炽热,仍在灰烬里孜孜不灭,汇作一股滚烫的暗流,等待着有力的号角去点燃。

  转眼至1935年的上海,霓虹与阴影并存,海风携来近海的腥咸,也吹动着文化青年的心弦。夏衍、聂耳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一曲初成的《义勇军进行曲》在狭小的室内回旋,凝炼的旋律如钢刀般劈开郁结的愤懑,热泪在眼眶里翻涌。彼时“攘外必先安内”的旧策仍在盘旋,内战阴云未散,万民在饥寒与炮火的夹缝中艰难度日。正因如此,一首饱含血性与信念的歌,便成了无数人胸腔里最迫切的渴望——要用音符唤起沉睡的山河,用歌词点燃沉郁的心灵。

  不久之后,陕北的山风穿越沟壑,吹向瓦窑堡的灯火。会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冷静剖析形势,抉择未来方向:以民族大义为先,放下成见,构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让工人、农民、知识青年与城市小资产阶级携手,让分散的火苗汇为燎原之势。更深一层的思考,已将新社会的雏形徐徐呈现:要以人民为本,让国家的名字与骨血都真正镌刻“人民”二字;要以文化作旗帜,以武装为脊梁,双轮并驱,走向全民族的自救与重生。

  1936年的风声鹤唳中,国民党高层桌案上摆着一封关乎国运的信函。陈布雷呈给蒋介石的是中共倡议全面抗战、建立统一战线的诚挚之意。这份建议沉甸甸地压在了权衡与疑虑之间:合作,还是对峙?前路,是共同御侮,还是各行其是?与此同时,海内传来一桩文化界的消息:郭沫若有意归国。蒋介石忆起旧日的笔锋之争,心头芥蒂未消,便以不允回绝。对照之下,延河那边却亮起另一重光影:毛泽东得闻此讯,欣然赞许,感念文化巨擘之于民族精神的意义。鲁迅以沉郁之笔惊醒梦中人,虽已长眠,但其风骨犹在;郭沫若若能归来,必能与时代同声共振,重塑文化疆场的锋芒。

  白色恐怖最森严的夜,夏衍接到一通低沉而急迫的电话,言辞简单而清晰:速来。杀机四伏的街口,在昏黄路灯的暮色里显得更为逼仄。他抿住心中惶惧,毅然出门,迎面而来的,是以硬朗笔触投身时代的记者兼作家安娥。汽车在风中疾驰,穿过重重暗影,终于在一处安静的去处,夏衍见到了他心中景仰已久的身影——周恩来。对望间,既有久别重逢的温润,也有风云际会的肃穆。周恩来转授党内一致意见:请夏衍担纲《救亡日报》主编,以文字为刀锋,以纸墨为阵地。夏衍胸膛里一股热浪骤然升腾,坚定点头,答以铮铮之誓。

  不多时,江面雾气缭绕,汽笛声声。夏衍奔赴码头,迎接从海外归来的郭沫若。彼此相握的那一刻,仿佛有一串火花从掌心迸发,照亮了未来的文化战场。周恩来与之促膝长谈,谋划以《救亡日报》为旗,为广大民众搭建一座思想的灯塔;李克农、夏衍等人悉数入列,使之成为鼓动全民族抗战的信使、也是凝聚共识的城池。排字间,铅与火交融;版面上,词与义铿锵。每一篇社论,每一次号召,都是向黑夜射出的光箭。

  消息如潮,风起浪涌。民族的胸腔被一次次鼓舞所震颤,日本军国主义的狂言——三个月内摧毁中华——在坚韧的抵抗与迅速凝聚的民意前不攻自破。街头巷尾,报童嘹亮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脚步声翻越了石板路与弄堂口,将最新的战况奔送向更远的地方。无数普通人,以最朴素的方式投入这场没有硝烟亦满是硝烟的动员:有人献出积蓄,有人奔赴前线,有人挥毫泼墨,有人奔走呼号。统一战线的队伍一日千里般壮大,新的捷报如灯火一般在黑暗中连缀成河。

  校园里也燃起了星星之火。年轻的韩大勇在讲坛前,手执传单,声音明亮而笃定,阐释着进步思想与时代呼唤。他朗读的一篇短文,词句朴实却激越,表达着一种掷地有声的信念:惟有团结,惟有奋斗,方能穿越黎明前最深的黑;惟有同心,方能抵达更美的明天。人群中一位眼神澄澈的女孩突然激动落泪,她正是那篇文章的作者——任素宁。见字如见其人,韩大勇对她才情钦佩有加,话未多说,便诚挚相邀:来报社与我们并肩吧,让你的笔,成为更多人的灯。任素宁轻轻点头,目光清亮如星。

  然而,刚刚浮起的希望尚未来得及细细安顿,天穹忽而裂响。成队的轰炸机掠过屋脊,阴影如幕。尚在聆听与交谈中的青年们来不及辨识,第一轮炮弹便像骤雨倾盆,带着撕裂空气的呼啸坠落。楼房震颤,墙体崩塌,尘埃与火光挟裹着尖叫与哭喊翻滚而来。砖石飞溅,纸张如受惊的鸥鸟四散飘零,方才印好的社论在风中翻动,露出“救亡”二字,分外刺目。有人伏身掩护同伴,有人背起伤者踉跄奔跑;灼热的气浪中,信仰却像一团赤焰,越发清晰。

  硝烟散去,废墟之上仍有倔强的身影。有人拾起被火舌舔焦的纸张,轻轻拂去灰烬;有人握紧笔杆,像握紧一支上膛的枪。报社的灯又一次亮起,排字机再次轰鸣,新的版面在震颤中成形:写给逝者的悼词,写给生者的宣言,写给侵略者的回击。文化的阵地,从来不是远离硝烟的象牙塔;它与战壕同在,与号角同鸣。统一战线继续延展,城市与乡村彼此连起绵密的脉络,血肉之师与思想之军并肩向前。历史的车轮仍艰难碾进,但在这车辙的深处,已然闪烁着一种不可逆转的光——那是众志成城的光,是以生命锻成的光,也是每一位普通人用微弱却坚定的力量映照出的光。

分级剧情
网络微评(以下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