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第4集剧情介绍

 

  桂林城的一隅,有一处不起眼的酒坊,曲折巷弄如同编织细密的网,从南门穿到北墙,拐角连着暗巷,行踪来去极为便利。李克农挑中这里落脚,并非偶然:人声鼎沸掩得住风雨,鱼龙混杂遮得住锋芒,既能容身,又可随时脱身。几日之后,四方文人将汇聚于此,举一场关乎气节与文脉的集会。酒香里有谷物的温热,也有纸墨的清冽,仿佛提前把将至的喧哗与庄严一并酿进了杯盏。李克农静坐窗边,目光沉稳而清亮,心里已将进退之策拈在掌心。

  酒坊老板阅人多矣,一眼看出这位客人的不俗气度。对饮三巡,借着酒意试探他的来路。李克农见其并非市井奸狡之辈,眉宇间尚存热血与光明,便直言无讳,坦陈自己从事抗日工作。老板原本就常在报上窥见东瀛铁蹄下的腥风血雨,胸中积着一腔怒火,此刻闻言即刻表态倾力支持。李克农提议将西院与东院暗道打通,以便接应来去、疏散宾客、免于不测,老板爽利应允,亲自调度匠人,教砖墙之后再藏一线生机。刹那之间,这座老酒坊仿佛长出筋骨,变作能伸能缩的护城之壳。

  不多时,又有一名面生的租客踏进门来。那人面有麻点,目露尖利,言语间透着乖戾,张口便要包下数间房。老板摇头称客满,对方却不死心,追问是谁出手阔绰,凭什么占了这么多屋子。老板见惯风浪,笑里藏锋,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三言两语岔开话头,让人无从追索。李克农看在眼里,心如止水,只把那一瞬的寒意记在心间。门扇轻阖,风声穿廊,酒坊仍旧是一副老实面孔,暗底里却把每一条退路梳理得丝丝入扣。

  日子到了,爱国会议如期而至。王鲁彦、陶行知、李克农、巴金、徐悲鸿、李四光、丰子恺等人纷纷到场,座中济济,群贤毕至。灯影摇曳,纸面生光,言叶如箭,直指时局。有人说要以笔为枪,作品为阵地;有人言当以教育启蒙,火种不灭;有人立誓以画作旌旗,山河入画,骨气入魂;亦有人谈科学救国,寸寸地层里也能探出民族的筋脉。众人慷慨陈词,胸中的热流汇成河,归于同一方向——以各自所长,尽一己所能,托举抗战之炬。

  会尚在进行,几名军阀气势汹汹闯入客栈,见堂中坐满外地来客,眉目横飞,粗声厉语,满口污言,意图以威逼压下这团火。正当一时间空气凝滞,忽有一个清朗而不屈的声音自人群中起,诵出一首新作《我爱这土地》。字字如急雨,句句似流火,把山河之痛、草木之悲、人民之志,倾泻在这窄窄厅堂。听者无不心潮激荡,纷纷起立,仿佛从诗中看见一张张被战火烫伤的面孔,又听见深处大地发出的低沉呼号。堂中人胸臆涨满,怒火与泪水一齐涌上,面对倭寇的猖獗,心间那把尚未说出口的利剑,被这一首诗拔了鞘。

  念诗者正是年少才俊的艾青。他的语调朴素却动人,像把手掌按在滚烫的泥土上,热度顺着掌纹传给每一位在场者。围拢在他身边的,是无数对侵略者怀着滔天愤慨的普通人,他们从城市的街衢来,从乡间的青石路来,带着炊烟与泥土的气息,带着伤痕,也带着炽烈。李克农见机及时,将进步思想与抗日的决心娓娓而谈,剖明来路,昭示去向。群情振奋,掌声如潮,一浪接着一浪,人们举起手臂,口号掷地,誓言要把侵略者逐出中原,把尊严与和平夺回给这片土地。

  喧哗的热烈未及退潮,长沙的噩耗如沉雷滚来。日伪军打着所谓“焦土抗战”的旗号大举入城,所至之处烈焰冲天,城廓化作火海。火势连烧三日三夜,乌烟压城,哀号断续,巷道尽头是倒塌的屋檐,屋檐之下是流离的家庭与夭折的性命。损失难以计数,血与灰尘混作泥,印在每一双目击者的心里。桂林与长沙相望,今日彼处成灰,明日此处难保无忧。李克农早把生死置于度外,然而凡人血肉,亦难免向着黎明的微光投去一眼希冀,哪怕只是一线,也足够支撑他再多走一段幽暗的路。

  家中小景尤添辛酸。儿子对发报机近乎痴迷,常偷偷练习,指尖飞走跳着短促的电码。那一晚,他悄悄发出“想念妈妈”的讯号,被李克农逮个正着。父亲眉宇一拧,言辞严厉,责其分心,教其谨慎。然而电码之外,是孩子压低的抽泣,是在战火边上长大的童年仍旧柔软的一角。李克农听见“想念”二字,胸口骤然一紧,目光发烫,却终究只把那片湿意按回眼眶深处。家与国分在两端,一端是血肉至亲的牵挂,一端是风雨飘摇的山河;他负重前行,只能把自己的柔软,悄悄折叠在夜色里。

  长沙的大火整整烧了三昼夜,两万条鲜活生命被吞没。每逢提起,许多抗战人士便心惊肉跳,仿佛烈焰仍在眼前滚动,灼痛难平。报纸的黑白文字像一座墓园,行行字里躺着死者的名字与未竟的人生。城门残破,河水带着焦炭的气味流向下游,灰烬落在屋脊上,也落在每个时代良知者的肩头。人群在失语与呐喊之间摆荡,哀恸化作更深的记忆,记忆又化作倔强的信念:不让同样的火再一次烧到下一个城门。

  黄浅斋读完报纸,心如沉石,未来在他眼里一时黯淡。郭沫若登门探望,开口便言战争的残酷,理不难明,痛难自抑。黄浅斋却更难过:国共合作前功尽弃,自己人打自己人,岂非荒诞至极的奇闻?同胞相向,怎敌外侮?这番话带着血与泪的苦涩,叫人无从反驳。郭沫若沉默良久,辗转握住对方的手,只把那份沉甸甸的无言,化作一种相互扶持的重量。在这风雨如晦的夜里,有人怀疑,有人动摇,也有人在心中暗自点亮了一盏灯:纵然人间多错折,唯有携手,方能走出战火,迎来真正的天光。

  酒坊的门扉仍旧按时开合,杯盏清响,像什么也不曾发生;而墙后的暗道,像脉搏一般跳动着另一种节奏。李克农与同道者把希望扎在泥土下,任由风暴在地表横行。他们相信:一切泪水,一切惊惶,一切沉默与咬牙,终将酿成一种坚硬的力量,托举出新的春天。在等待黎明的日子里,诗与枪彼此相望,科学与画笔相互支撑,教育与思想相互呼应,构成这座城市隐秘而汹涌的动脉。等到某一刻,风会为他们吹来一朵云,云会落下一场雨,雨会洗净硝烟,露出被烈焰熏黑却仍旧闪光的大地。

分级剧情
网络微评(以下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