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第14集剧情介绍

 

施耐德亲自前往见恩承,转交了詹姆斯的信件。詹姆斯在信中请求恩承劝说慈禧购买德意志和英国的武器,而且价格高得离谱。恩承对于卖国求荣这样的行为不屑一顾,他立即要将施耐德赶走,不做二话。然而,施耐德提议让恩承说服慈禧购买武器给丁宝桢的山东水师,并答应恩承事成之后会有丰厚的报酬。恩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丁宝桢在治理水患的同时,也揪出了贪腐赈灾款的贪官,并将三十万两银子缴入国库。慈禧对丁宝桢的表现非常满意,准备给予他奖励。恩承利用这个机会,在慈禧面前弹劾丁宝桢,声称他得罪了施耐德,还怂恿张文怀不要购买德意志的舰船,这不仅破坏了两国外交关系,还让德意志趁机涨价。慈禧相信了恩承的谗言,并要求张文怀提醒丁宝桢要顾全大局。

张文怀收到丁宝桢的来信,丁宝桢不想以高价购买洋人的武器,因为那钱都是水师官兵的口粮钱。于是,丁宝桢立即决定在山东开设机器局,彻底摆脱洋人的控制。他让陈云飞分发饷银给官兵,并派遣李培荣和齐嵩汝前去请造武器弹药的师傅。丁宝桢向朝廷上书,要求建立机器局,并由张文怀将奏折呈给慈禧。恩承得知此消息后,急忙进宫打听情报。

很快,李培荣和齐嵩汝得到消息,湖北候补道张荫桓擅长制造武器。张荫桓是广东人,对洋务有着深入的了解,并经常与洋人商讨这个领域的事务。他曾在山东做文书,如今在湖广地区工作。丁宝桢对张荫桓非常赏识,立即写信邀请他来济南。张荫桓跋山涉水来到济南,不顾舟车劳顿,直接见到了丁宝桢。他已经准备了详细的计划书,丁宝桢对此满怀期待,并寄予厚望。张荫桓发誓要警觉起来,帮助丁宝桢实现心愿。

张文怀将丁宝桢的奏折交给慈禧,慈禧经过多次权衡才勉强同意。然而,她提出一个条件,要派徐建寅担任机械局的总办。徐建寅不仅翻译过洋人的书籍,还精通造船技术。施耐德得知慈禧同意丁宝桢建立机器局后,立刻找恩承商量对策。恩承得知徐建寅不好对付,断定丁宝桢的机器局办不成。徐建寅匆匆赶到济南,他直接找到了丁宝桢。丁宝桢让张荫桓一同前来,徐建寅急切地想了解关于机器局选址和生产计划的详细信息,还要图纸。徐建寅希望请洋人工匠帮忙,但丁宝桢坚决反对,坚持要自力更生。徐建寅生气地表示要上书慈禧,张荫桓建议让洋人工匠和本土专家进行比试,徐建寅这才不再坚持。

丁宝桢原本想要同时生产枪炮和弹药,然而朝廷只给出了机器局十二万两银子的经费。徐建寅觉得这笔款项远远不够,曾昭吉建议先生产药弹,再生产枪炮。丁宝桢同意了这个想法,徐建寅提议以低价从上海购买洋人手中的旧枪炮,这样就能节省经费,用于生产药弹。然而,丁宝桢坚持不让洋人帮忙,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省下不少钱,这些钱足够生产枪炮。徐建寅无话可说。

曾昭吉主动要求去上海购买机器,徐建寅和张荫桓都争着要去。丁宝桢坚决排除众议,派遣张荫桓前往,并为曾昭吉和徐建寅安排了其他工作,徐建寅只好妥协。德意志的舰船抵达山东沿海,以搜救失踪士兵为名,在此肆意妄为。李培荣第一时间向丁宝桢报告,希望能够率兵赶走德意志的舰船。然而,陈云飞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丁宝桢才意识到应该加强海上防御。他命令齐嵩汝通知水师官兵驱赶德意志的舰船,并派遣他去办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在建厂的过程中,机器局占用了泺口农民牛春生的土地。然而,牛春生突然反悔,将卖地款项还给了丁宝桢。丁宝桢答应用一块好地与牛春生交换,并向他保证不会反悔,这才让牛春生离开。为了节省开支,丁宝桢让民工建窑生产砖瓦。然而,张荫桓一直没有消息,工期将至,徐建寅担心会耽误进度,打算如实向朝廷报告。丁宝桢要他再等待五天。

网络微评(以下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