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慨生这个名字,总像一枚烫手的火星,在报馆与法庭、街巷与茶楼之间迸出危险的火光。他惯于绕着弯子抛出锋利的问题,尤其对时局、对权力的缝隙穷追不放,曾数次堵在程敖面前,探问他替“进步学生”打官司是否与所谓“G党”有关。那样的纠缠与试探,令程敖厌烦至极,也因此对这位记者心怀提防。果不其然,风声骤紧之后,康慨生就被人一把抄走。消息来得悄无声息,又像刀锋般清晰——是程敖的朋友夜里来敲门,轻声道:人是沈奕群下的手,说他是“G党分子”,已被连夜押解至南京。朋友还说,沈奕群不知康慨生竟是曾大伦的人,这一抓,等于在无形中扯断了谁谁之间的线,也让人不免猜测——沈与曾之间,怕是结下了梁子。至于问到“你我二人与曾大伦是否已闹掰”,朋友的眼神更像试金石,冷冷敲击着人心。
风浪未平,波澜又起。林斯允辛苦创办的医院忽然被查封,理由冠冕堂皇——有人举报其“不合规”,然而从筹备到开张,每一纸资质、每一笔验资都经过规整的审查,绝无疏漏。正当众说纷纭时,沈奕群匆匆上门,言辞里带着无奈与难堪:原来是他父亲发了火。几日前,梅姨悄悄求诊,欲求避孕之药,林斯允碍于对妇人之艰的体恤,也在医理范围内开了方。此事传到沈家老爷子耳里,怒气不敢往小妾处撒,偏要挑医院拿刀。若是按部就班走程序,要上诉、要复核、要逐层批示,少则三月,多则一年半载,白白耽误性命与时日。程敖沉吟片刻,眼神一凛,知不能走寻常路。
他递给林斯允几张照片,沉声叮嘱:带去见市长,也就是沈奕群之父。一切无需多言。翌日清晨,林斯允拎着那封“无字的书”,径直去了市政大楼。市长翻到第三张,脸色已沉如墨,直至最后一张,连手背都绷出青筋。半刻工夫,撤令盖章,关停一笔勾销。走出大楼,江风拂面,林斯允忍不住笑起来——回想方才厅内的僵局与变脸,荒诞得几近滑稽,而她心中泛起的,却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那人的感激。黄昏的江滩,暮色温柔,程敖静静听她说完,既不邀功也不解释,只在她眼底探到一丝柔光。至于他开口索要的“奖赏”,林斯允红了脸,却也大方抬眸应允——一个吻,轻却笃定。自此两心相契,话已明白;爱情在喧嚣与风雨里落了地。
当夜,正逢曾培德的寿宴。鼓乐喧腾、宾朋如云,灯彩映得屋内金玉生辉。程敖携林斯允进门,长辈们目光一亮:人美,心慈,且出自杏林。曾培德笑容如春,随手赐下一根金条作见面礼,殷切得像认下了个半个女儿。谁料杯未尽、曲未终,门外猛地传来靴声簌簌,宪兵队以“接到举报”为名闯入搜查,言称曾大伦与日本人私相授受、暗中倒卖烟土。烟土二字,在那年月的刑条里如雷霆般沉重。曾培德无奈,只得任由搬箱开匣;众目睽睽之下,竟真从寿宴贺礼里翻出大批禁品。喧哗声顷刻冷了半座厅堂,曾大伦当场被押。
熟知内情的人都晓得,若说曾大伦与烟土纠缠,绝非一朝一夕的风闻;可偏在寿宴上栽了这样一跤,还把货藏在最显眼的礼箱里,未免太拙劣,也太“巧”。第二天清早,风向突变,人竟安然放了出来。他第一时间逼到程敖面前,面色铁青,说宪兵队有人透口风:是一个姓程的律师实名举报。责问与辱骂像雨点压来,几乎不留喘息的缝隙。程敖沉着还眼——这不是他的手笔。心中那条隐约的线,被他一把扯直:背后下钩的人,恐怕另有其人。顺着思绪,他径直到沈奕群门上。问话不多,沈奕群竟爽快点头承认,摊派出一句冷冰冰的筹谋:想借此逼你过来,与我联手对付曾大伦。话音未落,程敖已冷笑,厌恶之情毫不遮掩,“见你就想吐”的狠话掷地有声,交情到此,脸也撕得干干净净。
风头上,曾大伦仍与日本人把盏作陪。酒里藏着霜刃,笑里伏着杀机。对方开出条件,点名要曾培德一同做烟土生意;不从,便视作对头。话说得明明白白:要么合作,要么敌对,除此别无生路。曾大伦知父亲脾性,恨烟土、恨日人,那骨子里的倔强与底线,从儿时便深深刻在他心里。可刀已架到颈项,他又怎能不四下寻路?于是设宴请程敖,言语绕尽曲折,仍落在同一处——帮他劝父,也顺带劝劝他自己,一起“识时务”。桌上风声未起,桌下怒潮已翻,程敖倏地一把掀翻酒局,杯盘狼藉如碎雪倾落。他转身之际,只留下一句决绝的清音:自今日起,两不相欠,兄弟之义,到此为止。
劝不动这个,便去试那个。回到家里,曾大伦再度与父亲对坐,把话放得更直更白:形势逼人,与其坐等被杀,不如趁势而为。曾培德一听,勃然色变,厉声斥其为逆子。骂声退去,是深沉的寂静;寂静里弥漫着不祥的预感与父亲对儿子的悲悯。夜更深处,他让人把程敖请来。灯下,纸墨铺展,遗嘱重修:产业分为四份,程敖与曾大伦各执其一;燕红腹中怀着骨血,她与未出世的孩子为一份;剩下的一份,捐回故乡。笔走龙蛇——像在荒原上打下四根桩,替未来撑起最后的秩序。印鉴落定,老人的指尖却微微发抖。
送走程敖,屋内的灯只剩下一盏,昏黄得像一枚旧铜钱,映出曾培德眉间深深的沟。商人出身,原是逐利;然而逐利也有疆界。烟土是断国之骨的毒,日人是踏江山而来的祸。他可以与市井周旋、与风浪对峙,却断不肯用同胞的沉沦去换金山银海,也不肯向吞噬故土的兽低头。那些在岁月里锻成的硬度,既是一个父亲给儿子的最后教诲,更是一个中国人埋在心底的准绳。门外风声瑟瑟,城中暗流汹涌,兄弟之情已破、正邪之径已明,前路纵横如迷宫,却也在此刻变得无比清楚——有人要守住底线,便注定要背水而行。
从康慨生突兀的失踪,到医院封与解、寿宴的繁华与崩塌,再到密谋、撕裂与遗嘱上的印痕,一件事牵出一桩,一句言外之意引爆一场风暴。不同的选择将众人推往迥然的方向:有人以照片为刃,削开权力的铜墙铁壁;有人借宪兵之手,挑起旧相识间的猜忌;有人端起酒杯以为筹码,有人掀翻酒桌视为宣告。夜色之下,江水无言,灯影摇摇,爱与义、利与命、家国与私情在此处层层叠叠,最终落在一条坚硬的底线上:人可以在浊世求生,但不能丢了灵魂的秤砣。至于那些被写入纸页与血脉的承诺,将在更大的风暴里接受检验,或磨成尘土,或化作钢骨,托举起下一轮破晓的天光。
Powered by 电视指南 http://www.tvz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