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出门,夜色方归,褚韶华与陈大顺几乎把全部心力都交付给了那间药铺。她笑意温婉、语气恭和,察言观色,总能在细微处安抚病者的焦灼与忧惧;他沉稳勤谨,配药抓方滴水不漏。两人一个在前堂热络周旋,一个在后院谨慎调剂,日复一日,药铺口碑扶摇直上,老主顾愈来愈多,新客人络绎不绝。忙碌之余,朝夕相伴让彼此的情意也在点点滴滴的关照里悄然生根,变得踏实而笃定。
某个夜里,二人归家已是更深露重,陈夫人却在灯下坐等,心头火急火燎。她先去盘问陈二顺,旁敲侧击地问褚韶华是否在店里偷懒,得到的却是“陪客闲谈”的只言片语。她心里不快更甚,暗暗拿定主意:把褚韶华叫回家,只认家务不认铺事。饭桌前,面色不悦的目光一览无遗。褚韶华看得分明,顺势称自己在铺里过度劳累,无胃口,且提出明日想歇上一天。陈夫人立时不允,她便“委屈”地抱怨陈大顺不分担,几句话激得陈夫人心软又恼,反倒点头让她继续去铺里帮忙。褚韶华眸底掠过一丝轻松,心下暗喜,局势暂时被她巧手拨转。
不料栓子夜里突发急症,虽得大夫开方,奈何各家药铺皆已打烊。栓子娘急急来敲陈家门,陈大顺闻讯不作他想,立刻返店开门抓药。褚韶华见机疾发,取笔在门口立起“通宵营业”的牌子,又贴心提出免费代煎,省去病家来回奔波之苦。此举立刻赢得街坊里巷的口碑与信任,药铺灯火彻夜不灭,生意扶摇直上,连夜里风也带着药香。
陈老爷出门办事方归,第一时间直奔药铺。眼前人潮如织,前后堂皆忙得脚不点地,他眉间却浮起不合时宜的沉郁。陈大顺赶忙呈上账本,短短半月,既签下几个大客户,流水更是节节攀升。他再三强调功劳归于褚韶华,希望她能常驻店里出力。陈老爷凝眉不语,终究摇头,心底担忧与旧念纠缠不休,迟迟不肯点头。
回到内宅,陈大顺劝褚韶华安心养胎,勿与家中长辈拗着来。她却不愿被“圈”在后院,明明有手有脚、有胆有识,怎忍看大好局面在眼前流走?几番权衡,她终答应先回家静养,待临盆之后再入铺中打理。夫妻对望,虽有无奈,却也各自收敛锋芒,以退为进。
闲居不久,摩擦渐起。陈夫人不许她迈出院门一步,大小事务尽数指点,挑剔到针脚线头。褚韶华数次隐忍,终在一日言语激烈,水盆应声落地,水渍四散。混乱间,一枚珍珠耳环滚到她足边,她拾起那点莹白,心头忽地一亮。顾不得宋萍劝阻,她径直奔向药铺,当面陈述新念:以珍珠磨粉,佐以养颜驻色的中草药,炼制成能调补肤色的美容粉。陈老爷闻之大骇,怕有损药铺百年清誉;陈大顺却力挺,指陈家药铺久无自家秘剂,此或许是扭转格局的好路数。
权衡再三,陈老爷终点头。趁势,陈大顺又提议让褚韶华回店效力。偏这时,陈夫人怒火攻心,闯到铺里哭诉,言辞激烈,甚至以死相逼。陈老爷又问宋萍,她一头雾水,说并不曾见婆媳争执。褚韶华忙不迭赔罪,称此前失手打翻水盆实因灵机闪现、心急如焚。左右调停之后,陈老爷只得安抚内宅情绪,口头“责罚”褚韶华来店帮忙。她闻言如释重负,眼底神采一亮。
玉容粉的研发紧锣密鼓。以宋萍为先行试验,肤色细腻明润,仿佛换了个人。如何推开,众说纷纭。褚韶华主张先行赠试,养口碑再售卖;陈夫人坚决反对。陈老爷折中定价一钱,聊作试水。褚韶华又献一策:先让八大胡同的姑娘试用,凭她们爱美而不吝传播的特性,最能迅速打响名声。陈老爷眉头大皱,嫌那处名声不净,陈夫人亦冷嗤。褚韶华当面指出,连夫人所着衣裳的卷边时兴,也正是从那里引领而来。陈二顺在一旁点头称是。她随即立下军令状:一月回本,三月将玉容粉打造成铺里最赚钱的单品。陈老爷终予全力支持,却仍担心她身子,她答言自会保重。任务分配既定:她镇守账房与品控,陈二顺外出跑销。
首批五十盒送往八大胡同,不见动静;再添五十盒,仍旧门可罗雀。第三批五十盒送出时,铺里怨声骤起,陈老爷按账斥责,话语严厉,褚韶华也被牵连受训。岂料风云骤变,八大胡同的姑娘们接连结队而来,一口气预定上百盒,铺堂里银声碎落、笑语盈门。喜讯未尽,褚韶华忽觉腹痛如潮,陈大顺心头一紧,火速迎接生婆。喧杂与欢喜交织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眉眼清秀,似把春光都握在小小掌心里。陈大顺喜上眉梢,陈夫人却面露不满,暗怪没生下陈家的“香火”。她将几个鸡蛋藏起,只拿去孝呈陈老爷。老爷听闻生了孙女,也只叮嘱望来日能有个孙子,却并未遮掩喜意。
初为人母,褚韶华与陈大顺对女儿爱怜非常,取名“萱萱”,寄望安康如兰。陈老爷备了见面礼,刚伸手便被陈夫人抢先夺下,场面一度尴尬。旋即又递上二十块大洋的红包予褚韶华,她不居功,将之交到陈大顺手中。她心里明白,玉容粉只是一个开端,药铺的棋局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风头正盛,暗潮亦伏流。陈二顺见父亲偏重褚韶华,心生不忿,在宋萍跟前牢骚满腹,语气尖刻,不留余地。宋萍好言安慰,他却将心中怨怼一股脑儿甩在她身上,一屋子闷火烧得人透不过气来。铺中账册旋即出了问题,褚韶华细细核对,发现数字对不上——少了至少两百块大洋。她知此事不容拖延,陈大顺也压声相劝,让她择机与陈二顺摊牌。
当面问责的那一刻,陈二顺却把心思拐入歧路,不但不认账,反而轻薄无状,言行轻浮。褚韶华怒极,出手教训,利落又不失分寸,逼得他缩成鹌鹑。其后,陈夫人来给儿子送鞋垫,瞧见他额角淤青,忙不迭嘘寒问暖。陈二顺自知理亏,支吾着称自己不慎碰撞,岔开了话题。
天光微亮,药铺刚开门,讨债的黑影便堵在门前——原来陈二顺在外放了高利贷,恶果已至门槛。褚韶华看在眼里,没有贸然卷入,而是先向伙计打听来龙去脉,理一理前因后果,免得被人牵着鼻子走。她懂得,做买卖不仅靠胆识与巧思,更要识人、识局、识时务。账上每一笔亏空,都是人心里的一道裂缝;大门外每一次喧嚣,都是风雨将至的前奏。
药铺的灯火仍旧在夜里明明灭灭,炉上的药香一茬一茬蒸腾不息。有人为前程奔忙,有人为情爱守望,也有人被贪念牵住脚踝步步惊险。褚韶华的脚步却愈发坚定:既已踏上这条路,便要让新方立住,让账本清清楚楚,让每一个来求医问药的人心里有光。至于眼前这摊浑水,她终会一笔一笔查清,一步一步清算。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Powered by 电视指南 http://www.tvzn.com